对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在经济总量大的基础上实现如此较高速度的增长实属不易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李春)回望2013年,中国经济曾经历过数月的“换挡低迷”期。近日出炉的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良性调整渐显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出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最近两年创下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在经济总量大的基础上实现如此较高速度的增长实属不易。
这一“成绩单”在全球依旧是独领风骚。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统筹施策,通过一系列改革新政,力保经济“稳中有进”,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解析2013年中国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时用了“稳”、“进”、“好”三个字来概括——“稳”体现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进”主要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好”则体现在效益回升,质量好转,民生改善和升级加快。
事非经过不知难。新一届政府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仅在“简政放权”方面“疾步快跑”,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统筹布局,也通过大力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负小微企业、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推力,也不断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着经济转型。
事经比较知不易。德国《世界报》评论指出,中国经济正步入全面转型期,增长正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这种增长是向着更均衡、更高质和更持久的趋势发展。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2013年的中国经济数据或许显示了减速,但它们仍然表明,按美元计算,中国正以4倍于美国的速度成长,从而正迅速缩小两国经济规模的差距。
面对近年来少有的复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犹如“走钢丝”,新一届政府却表现出了淡定的自信和坚持的定力,通过不断探索和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抛弃只重视速度而忽视质量的“老路子”,处理好了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关系。
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展望2014年我们有信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能力继续取得好成绩。
(原标题:中国经济大体量的较高增速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