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6日讯 以“重建改革逻辑”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举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重庆有一个地票制度,它试图在这里面把远离中心区的和城乡结合部挂不上钩的人的利益抬起来。远离中心区的这些人,通过把小田变成大田,减少田埂的面积,通过把宅基地整合以后,更有效的能置换出一些土地,然后复垦变成耕地,合并了增加的土地面积以后,进入地票市场。
贾康表示,成都想仿效,消息一出来马上就要停,不许。顾虑是什么?如果说现在有态度大家都可以做这个实验,怕一哄而起。
贾康认为,地票市场上这种地票交易的逻辑显然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贾康:我觉得毛教授你的思维特别发散,一下子跳到大的思维上面去了,按照晓华教授的链条我们再展开一点分析,可能有一些想法大家见仁见智,不太一致。刚才晓华强调了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现在农民已经变成总体来说带有弱势群体特征的人群了。这里面还要再细分,具体判断中心区边缘的,城乡接合部的这些农村户籍的人,有可能得到特殊的一些机遇以后迅速致富的。比如说扩大中心区,你拆迁要给补偿。北京现在的概念是什么?拆迁碰到了谁,谁就可以摇身一变马上变富,比如你有原来100平米,现在是至少3到5倍的同等面积商品房的补偿,只要有这个机会,他一下子就富起来了。但是中国大量的农民在哪儿呢?在远离中心区域的,和这个边缘地带,城乡接合部挂不上钩的农民,他们怎么办?如果在这个边缘地带完全是市场价格,把好处都给农民,会遇到新的不可回避的收入同样的悬殊。
如果大家都在土地上,靠土地生活,本来都有承包田、责任田,重庆有一个地票制度,它试图在这里面把远离中心区的和城乡结合部挂不上钩的这些人的利益抬起来。他说你这个远离中心区的这些人,你通过把小田变成大田,减少田埂的面积,通过把宅基地整合以后,更有效的能置换出一些土地,然后复垦变成耕地,合并了增加的土地面积以后,进入地票市场。进入地票市场卖的价钱就是市场上价高者得,有一个竞价。抬高了的这个价格谁拿到手,谁有权在城乡接合部的边缘上,当然是服从政府规划,来取得同等面积的土地开发权,就是变成非农用地了,变成了中心区扩大的建设用地了。这样一来,本来远离中心区的土地卖不了多少钱,一下子就可能变成一亩地十几万、二十几万。这样一来,就好像把利益悬殊缩小了。但是为什么后来上面有一个非常强硬的态度?成都想仿效,消息一出来马上就要停,不许。顾虑是什么?说起来也有一些有道理的地方,如果说现在有态度大家都可以做这个实验,怕一哄而起。很多地方在基层干部很粗暴的方式之下会把农民赶上楼大跃进式的运动,计划很多基层的矛盾,因为那时候掌握这个政策界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就是哪怕说这个环节不出问题,你置换出来的这些地都是生地,产出率低的地,到了城乡接合部,占的地都是熟地、好地,产出率高的地,这两边仍然不可能平衡,仍然不可能解决通盘的茅老师不同意,但是决策上现在特别强调不能够退步的我们这样一个特别的大国,只有把饭碗拿在我们自己手上,心里才踏实的所谓18亿亩红线的问题。18亿亩不会是精确的数,但是客观上有一个八九不离十的界限的把握。这种站补平衡,要以产出当量来做,这个更复杂了,用什么样的指标体系?你占的是1.3亩还是1.5亩相当于那边1亩的熟田?谁核这个?核这个会不会弄虚作假?你原来1亩地相对来说摇杆技术认定了,这边有多少亩,那边多少亩。你要再来一个复杂的指标体系来核产出当量,操作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扯在里面,防不胜防,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大堆。
贾康:我认为地票市场上这种地票交易的逻辑显然是有它的合理性的。虽然现在是叫停,不让大家简单仿效,防止一哄而起,但是这个方向上的探讨不能够放弃,就得稳中求进。咱们现在三中全会是登山,一只脚站稳了以后,另外一只脚再跟着往上走,不怕慢,就怕占,我们把这个正确的方向,变成一个正确的逻辑的事情,变成可操作,可能有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我接着晓华教授所说的农民为本再发表点议论。
周天勇:贾教授说市郊,中心的拆迁,或者是占地,或者是一夜暴富。其实我也看过很多国家的案例,实际上他们是有非常高的所得税的,他们在中心的占地,那个溢价已经超过了他原来本身有的财产的那个倍数,国外就是给你征掉了,我们现在税收上没有什么办法,这个也要怪贾康教授,财政部就是管这个事的,这是财政部的问题。
贾康:你设想,如果人家刚刚拿到补偿款你去收高额的所得税,人家跟你拼命,你受得了吗?
周天勇:你这两间房一个亿,我给你征了怎么样?
贾康:你得考虑可行性。现在这么多年的房产保有环节的税收,你现在去网上看,仍然是骂声一片,我一直强调要征高端的,实际上体制内有大量的人也不高兴,这是非常困难的。
周天勇:我们要搞一个现代体制,这个没法搞。
贾康:这就是一个历史的考验,怎么建立一个现代的体制,大家走向现代文明,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这个词也有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