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陈菲)“法官不能为了完成工作而办案,真正职责是要把问题解决好,把矛盾化解,让老百姓能够平安快乐过日子。”河北永清县后奕法庭法官刘金松说。
当前各类矛盾纠纷多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增长。河北永清县平均每年要处理的案件多达3000多件,仅有法官68名,面对“案多人少”的局面,永清县法院以司法为民为切入点,前移工作重心,整合审判调解资源,在全县386个村街,建立了100个村街司法工作服务站。每个站配备1名法官、1名书记员,负责联络指导3到6个村街。
“服务站实现了村街干部、调解志愿者、乡镇包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各类调解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各方联动、优势互补的司法调解大联盟,更有利于快速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永清县政法委书记滑志勇说。
“让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时候效果会更好。”记者来到永清县土楼胜利村司法服务站,驻站法官刘金松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2月,土楼村的一对夫妇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全部丧生,留下了老人和孩子。肇事者开的是一辆按揭贷款购买的比亚迪车,经济条件也不好。事故发生后,一开始怎么调解肇事方也拿不出钱来,死者家里就准备组织亲朋好友去县里上访。
村支部书记、司法服务站调解志愿者孙少至知道后,赶紧联系驻站法官刘金松,咨询该怎么调解,该赔偿多少钱。在刘金松的建议下,双方当事人经过所在村的调解志愿者协调,最后肇事司机的亲朋好友凑了几十万元,事态才得以平息。
永清县法院院长张凤岭介绍说,司法服务站只做指导,不具体参与案件的调解。调解建议一般都参照法院的裁判标准来提供,调解志愿者按照这个标准在上下浮动不大的情况下,给双方当事人调解。这样的调解结果老百姓容易明白,能接受。
实践证明,司法服务站运行一年多来,接待群众来访8900余人次,指导化解各类纠纷813起,争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工作站就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在各地案件普遍增长的情况下,永清法院案件量下降10%,发挥了司法便民服务功能,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少了群众诉累。
(原标题:河北永清县:百所司法服务站架起服务百姓“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