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14日讯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今天继续在京召开,在全体会议“产业优化:大企业的责任”上,国务院参事夏斌谈到了近期的银行间流动性危机,他指出,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金融危机现象。
夏斌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处于一个从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个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决定的。因此“它不完全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也不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力量所能调控、支配的,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市场到投资者都必须清醒地看到。”
夏斌表示,“当前中国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今后的政策稍有不顺,中国经济的走势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还称,“这是分析未来中国经济一个需要关注的视角。”关于中国的钱荒问题,他同时列举了四个观点。
以下是文字实录:
夏斌:各位上午好,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展的比较复杂、比较微秒,我们讨论中国经济新指数我也不清楚他们上午主要讲的什么内容,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就是到了今天,我们市场上很多人还在盼望着用货币刺激,还盼望着恢复更高的增长,我在2年前的6月份曾经跟领导、跟市场很坦率的谈我自己的观点。
我说从趋势看,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处于一个从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个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决定的,它不完全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因此也不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力量所能调控、支配的,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市场到投资者都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经济到了目前的6、7月份的阶段,悲观的看的是更低,可能是6%以下,对这个微秒的形势怎么看?
我想说,由于前几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滞后,以及今年一带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它的效应是滞后的,就是效应还需要一个时间差,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相信市场人士同意我这样的观点,就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它的轨迹仍然总体上没有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这样一种增长轨迹。
但是我们增长的轨迹没有变,而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想了解中国的经济,包括海外人士,我们要看清楚未来的中国经济是泡沫破烂崩盘还是复苏以后尽快的反弹,还是在增缩下降中间取稳?我看已经不能简单的按照前十年的投资、消费、出口这样一种经济数据来简单的推理。
恰恰相反,我们在多年累积的、已经形成的中国经济泡沫中间,当前中国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今后的政策稍有不顺,中国经济的走势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我认为这是分析未来中国经济一个需要关注的视角,那么说增长的轨迹没变,或者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什么变化?
中国的媒体包括一些海外的媒体都在说中国的钱荒问题,我想说几个观点、分析几个事实。
第一,政府和企业的债务杠杆论在明显的提高,今年的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相比,货币增长由13.2%跳到16%左右,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由去年1季度增长-7.4%上升到今天的58.8%,正负里一差等于60%多的增长,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纯从货币角度看,我们静态的看中国的货币一点都不紧,总量是相当的宽松。
第二,我们在负债不断的提高杠杆率不断的提高之下,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不是在上升,我们原来是货币多了就增长,货币少了就下来,现在是货币多了增长就下来,去年一季度由8.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7.7%,二季度的GDP数据没有出来,过两天就出来了,我们有工业增加值相对表现,工业增加值由去年1-5月份增长11.5%下降到今年同期的8.5%,下降了3个百分点,货币在大量的增加,经济在往下走,这是第二点。
第三,很多人说这钱在空转,我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那么傻,拿那钱在自己空转,我承认我们金融统计中间有少量的重复计算的现象,那是少量的、非主要的大量的钱没有空转,都到了实体经济中间,都到了企业、到了地方政府手上。
第四,为什么货币是多的,企业与地方政府钱显得那么紧张?主要是中国整体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率在下降,如果用数据来说,我们2005年到2008年,1块钱的社会融资总量能带动4块钱的GDP,没有扣除利息的规模以上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去年是8.8,但银行的加权贷款利率是7.0息,如果再算上银行的理财、影子银行的高利率的成本因素,我们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已经实际上接近了融资成本,这是讲的总体水平,必然个别行业、个别企业赚的钱根本付不了银行的利息,这就是中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