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14日讯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今天继续在京召开,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主旨演讲中谈到了他对深化国企改革的看法。
李毅中说,国企和民企都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双方要少看对方的缺点,不要炒作,不要争论,要协调发展。
李毅中说:“宏观调控的手段需要更多的靠市场、靠法律、靠经济、靠科技扩大内需来稳定外需,均衡发展,首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尤其要切实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点我不展开说了。国企、民企改革开放30多年都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优势互补、不可替代,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少挑对方的毛病,不要炒作、不要争论,而是要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以下是文字实录:
展开来说:
一是创新驱动是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链,促进由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升,关键是要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花钱买不来,买来的顶多是二流技术,过去我们市场化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创新。刚才我提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七项在十二五要加快许多关键性的突破,在加强原始创新的同时要注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且不能只靠单个企业,要靠行业组织公关。要切实做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个口号提了几十年,它的新意就在于企业要成为主体,市场要成为导向,要在用之上加工,我建议一个是用户要自始至终参加创新研发,这样我们的研发才有目标、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效率。用户才能在有成果的时候主动的使用、采用而不是单靠手上的政策。用的第二个含义就是研发的目的不是博士论文、不是科技成果评奖而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没有用就没有进入市场,所以要加强产品的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五个创新,讲的很具体,其中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光产品就讲了两个创新,这五个创新既有战略意义,也有操作性,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用在传统产业的改造上,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上,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产业,搞新兴产业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新技术搞什么新产业?那是忽悠人的。关键还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二是深入推进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建设开放性经济,充分发挥发展市场配比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需要更多的靠市场、靠法律、靠经济、靠科技扩大内需来稳定外需,均衡发展,首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尤其要切实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点我不展开说了。国企、民企改革开放30多年都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优势互补、不可替代,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少挑对方的毛病,不要炒作、不要争论,而是要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其次要加快财税、价格、金融体制的改革,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前年经济工作会以来,社会上对经济实体重新高度的重视,但是恕我直言,政策落实的并不够,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要避免脱实向需,实体经济的销售率那么低,虚拟经济那么高,资本是向投资回报最高的地方投入,他怎么能投到实体经济上去呢?都去搞别的去了,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要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独立、脚踏实地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信心和动力,防止避免资本、人才的过分流失。这句话心知肚明,我一说就知道,用不着展开讲,改革开放的程度不能同步发展,这样下去很危险。
再次,当今我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面对发达国家和新型国家的双重挑战,要统筹好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当务之急稳住出口,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为我国的工业化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这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当前出口的形势相当严峻,而且还在下行。
三是东中西部要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离不开中西部的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东部没有西部的资源和劳动力,东部发展不起来。同样,西部的人才、技术、市场也在东部,因此,实现工业化是全国整体的概念,不宜说哪个省、哪个地区已经工业化,没有全国的一盘棋,工业化不可能实现。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产业政策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要推进产业的有序转移和产业积聚发展,促进全国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地不能什么都搞、什么都上,包括战略型新兴产业7个,每个省都搞,这样很不好,应该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状况和产业基础,选准你的优势产业实现差别发展,政府要实施差别化政策,防止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部地区依托资源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符合新型化、新型工业化要求,国际竞争力强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促进产成结合。
四是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首先是企业努力,在座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只有企业做强做优,工业才能变强,工业经济存在的生存问题、结构性矛盾才能缓解,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大企业,要发展一批专精特批的企业,构建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配套完善的企业。构筑和完善产业链,这里面不要贴所有制的标签,就是生产力的关系,以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深入加工配套延伸。企业要自觉的遵循市场规律,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大力提升产业大军的基本素质,培养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当前我们的农民工两亿多进入了二产、三产,他们成为新的产业大军,但是素质亟待提高,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仍然会有许多困难,但总的趋势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会逐步改善,关键还是要靠我们企业自己适应市场、自强不息、练好内功、创新发展,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