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接下来请掌声欢迎下一环节特邀嘉宾主持人来自大公网主持人慕乾广先生。
慕乾广: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的对话现场,我是大公网的慕乾广,欢迎大家。这一轮讨论我们将就绿色工厂的经济效益展开讨论,一提到绿色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会出现出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呼吸的新鲜的空气,地还有羊群和清澈的小溪。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以后约上几个小伙伴到村子后面的小溪里捉捉小鱼、小虾,渴了还可以爬下喝一口山泉水,那感觉真的非常美好。长大以后进城了,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才有机会回到那个小村长,回去之后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非常壮观,村里的老人说党的政策好,村里有人开工厂,有人办企业,村里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在这种高兴之余,还是有一点小小的悲哀,我走了几圈都没有找到记忆中清澈的小河,取而代之的是下水管道和其中不时散发的臭味。我们这代人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那我们的后代呢?又是谁剥夺了他们拥有这小溪的权力?
两周之前我得到了邀请,当时第一反映就是刚才我的一点心得,我用这一点心得作为本场论坛的非正式发言,下面我们进入到论坛的正式对话环节,首先,我想各位介绍一下出席本场论坛的各位嘉宾。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先生;
关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先生;
朗盛化学大众化区首席执行官钱明诚先生;
瑞士全球视野主席Frank-Jurgen Richter先生;
慕乾广: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迅猛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我们在享受这些现代化成果的同时,有没有考虑我们为此失去了什么?那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当中,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表现应该怎样才让我们满意?这两天我相信各位都注意到两条新闻,第一个是中国有一个研究机构说在中国的北方城市由于受到环境的污染,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减少了5.5岁;另外一条就是昨天国家发改委披露一组数据,说我们国家大概有1/4的国土受到了雾霾,有将近6亿人受到了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不影响这两组数据的科学性,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摆在面前的,那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尤其是我们的首都正在变成首堵、变成雾都,我相信无论堵车还是雾霾都不会延长我们的寿命。
那么企业的生产创造的利润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成果,同时也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一些有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伤害,那么企业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商业意识?实现绿色发展呢?这是我们今天对话讨论的第一个话题。首先我们有请巴斯夫的关总给我们做一个阐述,我们都知道巴斯夫是一间经营了100多年的企业,是我们化工行业的老大,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尝试也有很多的贡献,同时我还看到您的一个论述,说企业应该把全球的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责任,请您给我们阐述一下您的理解。
关志华:谢谢主持人,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首先,我们作为企业,在全球企业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今天的企业已经是跨国界到全球去,所以刚才说做企业本身是有追求利益,但是也有它的责任,作为一个化工行业我们肯定是一个耗能大户,同时也是排放量大会。那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社会是一致追求绿色发展、绿色工厂,在我们这个企业,我们的角度是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追求、绿色的定义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希望在这个追求绿色相对来说是科学的、是可追溯的,可以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说绿色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名词对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我们现在全球的发展,我们都不断追求一个所谓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有不同的定义,是我们在企业里追求的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保护还有整个社会的责任,所以在这三方面不断的平衡。而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当然作为企业我们要追求利润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比如我们是一个化工行业,我们就要从战略的角度、战略的眼光看我们怎么发展,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断发展,有一些我们都认同,比如到未来到2050年我们全世界可能会有90亿人口,今天大概是50亿,我们将来所需求的能源、各种资源可能翻倍,我们不可能不断的以过去发展模式,今天我们的发展有专家说我们今天的工业发展已经占用了地球的1.5倍的自然生态承载量,我们也知道未来有那么多人口,我们怎么样满足这个资源?满足人口对营养、对食品等等的一些追求?而且同时我们也不断的追求生活的闪烁。
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作为化工行业,我们可以考虑到我们的贡献是从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融入我们的发展。我们有一些我们的产品,有我们的解决方案,有我们目前生产的更安全、更环保的工艺可以发展,所以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对巴斯夫来说,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我们要创造化学的新作用,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对绿色发展一个简单的定义。
那怎么样做呢?里面有方方面面、很多的指标,也有战略性的投入你的资源,同时能够不断的平衡,在这样一个战略的角度,我们首先要把所有的战略变成我们公司的发展最基本的价值观、DNA,推动我们公司无论是生产、研发、方方面面不断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的模式是为了将来更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有个别的一些案例,包括我们是怎么样看化学品生产的,我们看化学品生产不单是这个生产化学品,我们要考虑到这个产品的前身是用什么样的能源、资源做出来,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资源以及能源,整个产品的生产以及使用的过程,最终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我们都能够好好的监控,能够让我们不仅是自己生产的工厂,让我们整个供应链、整个价值链到这个产品的最终终端用户,到我们社会大众,我们都能够发挥一个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
所以在这样的大原则下,我们鼓励我们所有的员工,从研发开始到投入生产,到采购,到所有的销售,我们都希望能够不断的创新,能够推动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追求。当然我也希望其他论坛的专家互动,有一些个别的案例希望稍候有机会与大家再分享。
慕乾广:感谢关总的发言,他对绿色作了一个很好的定义,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关总的确是把关怀全球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责任,同时他们也抓住了人类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环保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机遇,谢谢关总。
我们再来问一下远大的张总,我们知道远大空调从1988年创立至今非常成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您拿下了一个16亿的收入,我不知道对不对,今天我们想让您分享一下您是怎么做到的?您对于刚才说的绿色定义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张跃:我想稍微补充一下,我们不只是做空调,大概在过去创业前20年做空调,但是过去5年以来我们的产品很多,至于上海世博会所有的中央空调都是我们一家的空调这是真的,但是最后大家发现只有远大馆是最热的,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我们就强调做空调的人尤其是要节制空调的使用,总体来说是一个觉悟。
我特别想讲里说的绿色商业意识,民众总认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绿色经济都是感觉到很漂亮的东西,我觉得绿色工厂其实可以有4个层次分解一下。
最低的层次就是三废的排放,废气、废液、废固,至少三废的排放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我知道我们国内大部分工厂情况不是这样的,水泥厂5公里以外的草都是灰的,我在欧洲看到的草是没有灰尘的,掉到面包在地上捡起来还可以吃。巴斯夫我去过,一点气味都没有,他们是生产化工材料的,老百姓就居住在工厂旁边,而且这个工厂就在城市中间,就是说三废是可以治理的,这应该是一件最基础的东西,但现在咱们中国连三废都没治理,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就觉得很难、要花很多钱,我觉得第一个层次是毫不犹豫要解决的。
第二个层次的东西就是安全,你的安全必须是安全的,我们现在看见食物、药物各种有毒的问题,那就是属于产品的基本要求——安全和健康。
第三个层次就是节能、节材,这是更高的层次,就是你在用的过程中电、石油或者其它的辅助材料是用的最少的,你的包装是最薄的,大家都说苹果好,我说也许苹果好,但它每次自己的包装都比本身的机器多几倍。你应该用最少的原材料和最少的能量,一辆汽车为什么要做那么重?有些飞机像我们原来有一家小飞机才200公斤,可是现在我们的汽车很少有低于1吨重的。房子为什么不可以把保温做好呢?总之,在能源效率方面,我觉得资源效率方面有很多方面做,像我们这里很好,基本是LED灯,LED灯是很节能资源的。像我们的空调就是节省2倍,潘基文在联合国的声明里都说,那就是在产业节能、产品节能方面,是绿色工厂最关键、最高、最重要的指标,现在很多人说三废是绿色工厂,但你做出来的产品如果不是最节省的,你这个工厂同样是黑色工厂,无论你表面有多绿,地板上掉了馒头可以吃也没用。最高标准的就是你的产品是节省能源、节省材料的,你的产品是用可循环材料的,你的产品到生命周期以后你的材料是可重复利用的,你的产品周期是比别人要长的,我就先讲这些,谢谢。
慕乾广:谢谢,刚才您提到了关总的企业虽然是一个化工企业,但是去了闻不到任何的味道,我们也想请关总透露一下,您认为我们作为一个百年的跨国企业,还有哪些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的?
关志华:社会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在学习,过去我们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做的还算不错,但是我们要更多的确保能够可持续,所以其中有一点跟大家透露一下,我们在化工行业有一个指标,其中一个是产品的监管,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也是符合全球化工行业的一个要求,我们到2020年,我们所有生产超过1吨的产品,它的风险评估不单是这个产品自己的风险,而且是它使用的风险评估都能够对外公布,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今天减少我们对化学品的忧虑,同时要求我们作为生产商能够不只是对我们产品的监管,而且在我们产品离开工厂到整个使命的过程、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我们要监管,同时我们对联合国的承诺是到2020年我们对产品的监管,这是我们其中不断的学习、不断改进的一个方向。
慕乾广:刚才两位老总都谈到了对于绿色的定义,谈到了自己公司在绿色方面的规划和具体的实践,可是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绿色行为都需要很大的投入,那么对于企业来讲绿色帐本实际上一并不轻松,作为一个企业,我问一下钱总,这两者是不是矛盾体?我们是如何缓解这之中的矛盾的?
钱明诚:刚才听到了主持人提到的山东村庄的变化,也听到了巴斯夫关总的观点,化工产品需要的资源确实很大,朗盛也是一个德国的化工生产商,我们是一个年轻又有历史的公司,今天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橡胶的生产商,我们的产品也涉及轮胎一直到饭桌上的饮用水的过滤器。
绿色工厂这个方向我们在会前也作了简单的交流,这个方向是明确的,别无二话,提到高层来说,我们的人类生存要走这条路,短期来说,很多的企业不走这条路不能生存,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那么说到我们怎么样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我们还是要提升可持续长期的盈利,没有盈利的话,没有企业可以投入研发、可以投入产品的开发、可以投入社会上新的需要,这也是很明确的,那么在这些年我们朗盛公司也看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们朗盛公司这几年在新的投入一个很大的方面是绿色的机动化,这里面包括绿色轮胎、轻型的材质,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不远的将来都非常需要走进的路程。举例来说,我们目前朗盛所有的生产基地上,我们都非常注重在绿色机动化上的投入。去年朗盛全球业务大约91亿左右,近20%的产品技术都是投入在例如的机动化,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另外,刚才我也听到讨论,就是说我们要怎么样优化资源,这也是非常明显的,在目前资源越来越紧缺,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迎合这个挑战,在新的工艺、原有的工艺上怎么样提升我们的效率,减低我们公用工程的要求,在原材料上怎么样寻求其它的途径,这些都有很大的投入。比如说我们橡胶方面的三元乙丙橡胶,近年来我们在巴西就用甘蔗调,从甘蔗做乙醇再做乙烯,成功的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的三元乙丙橡胶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寻找怎么样在将来的生产上开拓新的道路。
另外,在这方面单是企业也不够,我们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用户的支持、社会的支持,这里还有一个非常近的例子。去年11月,欧盟国家开始实施轮胎的标签法,这一个标签法拿轮胎的性能,从抓地力、噪音、和其它方面做一个分类,正像我们今天买冰箱、空调器都可以看见能源方面的消耗,将来用户在论坛方面也会看到同样的方向。那么欧盟这个标签法的实施,对我们中国的论坛业务市场有很大的冲击,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论坛出口国,那么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的出口,那么我们朗盛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在中国帮助中国的厂商、帮助中国的市场开拓商做一些贡献,受中信部的委托,我们目前也是和橡胶协会携手并进,在怎么样实施标签法上做一些投入,承担我们企业公民的职责。
慕乾广:谢谢钱总,您刚才的话我听完非常振奋,绿色是方向,别玩花,很朴实的一句话,的确如此。
接下来我们有请来自瑞士的Frank-Jurgen Richter先生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您觉得环保投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是否可以平衡?按照您的理解您觉得怎么平衡比较合适?谢谢。
Frank-Jurgen Richter:非常感谢主席,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对话,而且可以看到我的老朋友,我们一起探讨绿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对于目前环境的发展都是比较担心的,对世界的很多情况也很关心,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互相指责到底是谁造成的环境污染?但是大家都只说不去做,我要讲四点。
第一,我要讲问题是什么、现实是什么。第二解决方案是什么?第三矛盾存在什么?第四就是总结一点希望。
看一下事实,我们知道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有一些岛屿甚至在太平洋可能会消失,那么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大会在过去几年当中都在探讨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达成一致,怎么样能够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针尖对麦芒的过程,大家互相指责。但现在比过去来讲是好的,80年代在北京生活是很糟糕的,那时候我离开了北京,北京比20年前做的很好了,但是做的还是不够。中国政府现在也在关注这方面,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当然还是任重而道远。不仅中国如此,很多国家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携手共进才能保护环境。
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解决方案也是跟技术相关的,不能说相信、信任这种空空而谈,我们觉得这里面要做的真的是在技术方面进行投资,我们需要利用技术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怎么实现这一点呢?我觉得这里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从上倒下的方式,政府能够建立一些法律法规,说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然后我们来改进。比如说10-15年之前,欧盟委员会就出台了一些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希望汽车发动机能够更好的降低污染,当然现在在这方面已经降低的很好了,这就是一个例子,就是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环境。电动汽车也是一方面,现在消费者还不愿意购买电动汽车,这是因为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那就要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促进消费者买电动汽车。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保护环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要有一些企业家投资技术来保护环境,比如说在汽车领域就是这样的,加州就有一个这样的公司,他们在电动汽车方面是一个先锋,那这个公司是不断推动变化,它甚至在改变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模式,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上到下,从下至上,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解决环境的问题。
另外,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口号,不应该太纠结于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现在流行的口语或者口号,它应该是我们商业模型的一部分。我们在区分的时候不应该把它分开,应该把它放到系统的角度看,应该携手并进才可以。
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这样的矛盾呢?可以看到中国和欧洲之间,太阳能板出口的问题,中国在太阳能板方面是比较先进的,光伏可以降低能耗,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控制污染的情况,这一点实际上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你可以看到有些企业能够参与积极的领域,能够使人类受益,但是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在欧洲要建立一个防治中国的墙,像贸易壁垒,这样的话你可以看到中国好像也是在禁止,我觉得这里面我们不应该玩这种愚蠢的游戏,就是说我们通过保护主义限制了对环境的保护。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说希望的关键词,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改进,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激励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经济模式,现有的这种经济模式我们经常说的就是新型自由主义经济学模式,那么我们实际上破坏了环境,主要是为了短期的盈利,我们甚至不关注于人民的福祉,甚至我们关注的是短期的牟利投机,所以我们需要扭转我们的思维,我们要有一个长期的方法,我们作为亚洲的模式或者APEC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核心,那么这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可以鼓励企业家精神和资金的投资,谢谢。
慕乾广:我们都知道瑞士经济发达,它的工业化、城市化都非常高,也是我们全球比较富裕的国家之一,也希望刚才Frank-Jurgen Richter先生的发言能够对我们有一些启发。
张总,在远大内部,您的环保投入大概能够占整体投入的多少?每年会有怎样的递增?是用什么来制造了这种递增?
张跃:大家都知道我们,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环境问题是挺狂热的,我们原来有一个新调到主管公司的与环保局打交道的员工,环保局的人他请他吃饭,我就听说这事,来一次我要骂一次,我们周围的污染没有人管,我说的是好多年以前,我们周围有18个烟囱对着我们公司,最后我们花钱一个个拔掉。你对环保局还是这样的态度?很多人认为我们要怕环保局,现在至少湖南省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见了环保局的人就经常骂他们,从省里、市里到县里,所有的环保问题我都管,无论是天空还是污水,我现在发现我们城市汽车的废气特别多,这类问题我们都在管。那在我们公司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都在管。比方说车间里生产有一些头屑、铁屑都要收集,我们天天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公司的垃圾是非常小的,我们工业垃圾几乎跟生活垃圾厂一样大,几乎没有垃圾。然后我们的生活垃圾怎么管制?生活垃圾分成8类,塑料的、玻璃的、纸张的、布料的、有毒的、回收的、有机的或者生物制的,反正我们是分8类,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按8类分类。所有这些行为最后的结果肯定会影响两个结果,第一你要花一些钱,我们也有油漆,那油漆要用最好的没有气体的设备,你的过滤系统要最好,你的金属表面处理等等,要花很多钱来投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要耽误很多员工的时间,比如刚才说了任何一点非金属、非包装的重新利用其实都要消耗人工,对于某些企业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不划算的。但我认为即便完全在经济上不划算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一方面是你的责任,你做了之后心里开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当你一个企业的员工人人都在很细心的做节省资源的活动、减少污染的活动时,事实上人人都被培养了一种能力,他的工作很信息、对公司很有责任,不厌其烦,其实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员工的素质,也就是一个企业里最重要的不是哪个地方花钱多、少,而是你的员工有最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那这些东西靠什么培养呢?我认为所有的环保行为、所有在工厂里清洁生产的行为,事实上是对员工最有效的培养。所有的人都变得有责任心,所有都不容易放过一些小事情,质量就能够达到更高的质量。因此我认为大家谈环保投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一定要相信所有的环保行为是员工素质提升的行为,是企业整个竞争力提升的行为,所以花多少钱都值得、做多细都值得,我们现在的工作都已经非常细了,我们现在怎么做?我们现在全体员工都在吃有机食品,我们要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要做到全体员工100%吃有机食品,连酱油都是有机的,我们要做到这个程度,最后就是整体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刚才巴斯夫说欧洲、德国、瑞士,其实是整体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他们整体社会的竞争力提高。像德国2年以前是全世界出口第一的国家,利润是中国的近10倍,凭什么?就是因为整体的工作做的很细,细的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经常想好像现代化的企业、高效率的企业肯定是粗枝大叶的,其实并非如此,我感觉西方国家比中国做的细西方国家朴素的价值观至少现在继承的很好,中国这几年已经快忘记了。就是图快,只求快不求素质的提升,我就说这些,谢谢。
慕乾广:钱总您有什么补充的?
钱明诚:我这里也想加一点评论,刚才张总说在环保方面再多的投入也值得,我很有感想,道琼斯有一个可持续性指标,这是追踪那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财政业绩,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的业绩要比其它的企业更加好,这也反映环保的投入是增加企业的竞争性,我刚才也说到可能一些年以后,很多企业不走这条路的话都不能生存。
慕乾广:非常好,刚才两位的话让我们很有信心。的确,就像我们每个人在他的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一样,我们每个企业也都会有它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我们经常会在报道上看到一些说法,比如绿色发展绿色的监管倒闭企业的发展,从中我们也会读出一些无奈,其实我倒觉得与其被动的迎合还不如直接将绿色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制定一套涵盖长期、短期、中期的绿色工厂计划呢?首先我们请来自瑞士的Frank-Jurgen Richter谈谈您的看法。
Frank-Jurgen Richter:我想绿色的技术真的是很好的商业,可以赚很多的钱,当你进行绿色技术发展的时候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远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公司已经按照绿色的路径发展了。你知道瑞士是一个小的、富裕的国家,我个人来自于300人的一个小村子,大家可能知道,海蒂的那个电影,那里面有一个年轻的女孩是在瑞士的山区当中,那里就有我来自的地方,在绿色方面我们有很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绿色和经济方面当中并没有冲突,发展绿色的经济并不会影响你经济的发展,你还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现在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年轻一代开始提高他们绿色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从教育着手,对绿色的技术进行投资,这是我关键的看法。
慕乾广:我们请朗盛的钱总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钱明诚:确实要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从人才、员工开始,人员生产产品是融为一体的,举例来说,我们的公司在这方面除了内部的培训,除了和当地学校的配合、交流,我们也意识到要从年轻的学生开始,我们在2009年推出的朗盛教育计划也是这个目的,通过近200个项目和十万学生有交流,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但是我们将来要得到成功需要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上各地各方面一起推动,生产方面绝对在环保的投入别无他路可走,这一方面在公用工程、在新材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我们还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看到社会对产品的效益,来发展新的产品、新的应用,一同和社会推动在绿色概念上取得更高层的结果。
慕乾广:谢谢,最后再请关总谈谈我们巴斯夫的绿色文化发展理念是怎样的?在解决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绿色工厂建设计划这件事上,巴斯夫是怎么做的?
慕乾广:我非常赞同刚才大家说的,一个工厂如果说他的安全管理、绿色管理做的好,它的普遍管理以及竞争力是有优势的,回到更实在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怎么样面对目前短期、中期、转企的平衡?比较具体的我个人的一些建议,短期作为工厂我们要做好审计、做好量化,审计的意思就是你不断的查询在工厂里有一些什么样的隐患,或者没有做好的一些培训,因为这些可能会带给你工厂一些非常重大的损失,所以短期一定要抓好像刚才张总说的三废,因为国家的法规可能也会加强,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前几年太湖一下子把排水的标准提高,所以很多工厂就没办法继续污染。我们当然要依法,但是不要永远打擦边球,要对自己工厂的生产做到非常量化的审计,知道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投入,这在短期来说非常重要。
中期就是要发挥你自己产品的各种应用,因为有一些产品可能目前只能够投入很少、产品已经存在的,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些不同的事,可能会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包括我们已经有产品了,只是没有用于汽车,汽车为什么要做到2吨?为什么不能做到1吨?过去的金属是不是能够变成塑料?大家都知道塑料跟金属相对来说比例是轻1倍,是不是可以加强我们用塑料来代替?现在在欧洲的国家一般的小车已经有25%以上都在用工程塑胶来代替金属,当然这样也对我们整个生产的过程、碳排放也会减少。还有就是我们已经产品,比如我们已经投入很多发明的产品,包括可降解的塑料,怎么样使用它能发挥最大的可持续贡献?我举一个我们现在在国内的例子,很大一个小区所有居民共同合作,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把他们小区里所有的家用有机的废物、厨房的垃圾处理、分割,这样就不需要加大处理的费用,它本身也是帮助我们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广我们一些新产品的应用,所以中期来说我们要推动更多的是以目前我们的优势发挥它的应用,广泛的配合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议题。
长期当然也包含我们的研发,我们投入哪些方面的研发?我们有没有一些指标?我们的销售有多少是从我们新的研发带动的?研发的基础研发投入在哪里?比如我们非常重视新的材料、非常重视原材料的改变、非常重视能源的管理、非常重视纳米技术、非常重视生物工程,等等都是一些基础的研发投入,研发一般都是经过很多年可能都是超过10年才看到,这都是长期的,但是长期我们也要尽可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另外,我们对整个团队的教育也要在社会里营造一种氛围,所以对于企业公民,我们在国内、国外都加入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包括巴斯夫推动国内的中小企业的进展,包括我们也希望影响国内的银行能够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时候,不仅考虑它的业绩,而且要考虑它环保的意识、安全的意识,所以从各方面我们也需要考虑到长期的发展。所以方方面面无论我们自己投入的研发以及我们在社会作为公民,我们如何推动这个氛围,同时不断的教育、加强我们科技的普及化,让更多的老百姓明白化学是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这是长期的事情。
所以综合来说,我们短期、中期、长期都要做,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平衡这样的投入,但是三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忽略其中一方面,三者要同步进行。
慕乾广:我们企业只有把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长远的规划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这样的企业才具有蓬勃的发展动力和长久的生命力。我们知道,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制定和绿色效应的产生既需要企业有自己的行为,也需要国家在立法方面予以规范和约束,但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本身的绿色问题发展理念,我们更愿意把制度理解为一种提醒和忠告、一种保护和机遇,当有一天我们的企业都能够把被动的环保行为变成企业发自内心的环保行动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才真正成熟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地球才真正有希望。
让我们再次为代表和谐、美好、生命的绿色鼓掌,为企业家们的精彩阐述鼓掌!
时间关系,本次论坛就要结束了,用绿色点燃生命的希望,用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用智慧承担社会责任,用文明妆点美丽中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里是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绿色工厂的经济效益的对话现场,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阐述,也感谢各位的陪伴和聆听,我们下次再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