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3日讯 2013 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在主题会议“创新型增长: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上,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宫潮鸣谈到中日两国企业对比,宫潮鸣认为,中国企业的架构更鼓励创新。
宫潮鸣认为,索尼,本田等日本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内部有了很多的权威,固守成规,不允许挑战。这使得企业很难继续创新:“但是30、40年之后,这些公司里面就有所谓的公信力或者怎样,就会有一些资深的人,其中一位高管就说他们在某些具体的领域做的很好,那么引导创新的人不 能被挑战了,他就成国王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就得避过他才行,因为他就变得固守成规了,这样你就很难挑战他,因为他就是公司里的上帝,你不 能在企业里打造这样的人。”
宫潮鸣又谈到中国,他认为中国企业相对日本而言,灵活很多,在架构上鼓励创新:“中国的企业是非常灵活的,非常具有弹性的,比如说你有结果的话,你的工资就可以上调,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要比日本的企业做的更好”
以下是文字实录:
张勇:谢谢您,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能够影响创新的因素确实有很多,刚才大家提到了制度、文化,我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采访,这当时也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让我的观念上有所变动。
我 们一般认为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福利制度会养懒汉,这是我们一种流行的观点,大家基本上都非常认可。我曾经看到一篇采访,采访瑞典的一位内阁部长,有位记 者就提出你们的福利制度对国家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创新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瑞典的部长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福利制度促进了整个国家、整 个企业更多的进行创新,为什么呢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福利制度,当我们的企业家创业失败以后,他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在生活当中继续享受很好的福利,所 以他可以没有任何担心的投入创新,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都可以创新、创业,这个我听了以后确实对我是观念上的改变。
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呢?还是想请Richard C.Koo从国际对比的角度谈一谈东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不同对于中国、日本或者对于美国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哪一种价值观更有利于企业发挥它的创新能力?
Richard C.Koo:在亚洲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不同于日本的文化,日本的文化不同于韩国的文化,台湾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可以看到 是很难泛泛而论的,但是在这里我想说,在制度安排有一些补充,那就是教育,我觉得这对创新很重要。因为创新者一般来讲会说我可以做的更好,我有更好的方式 做这个工作,但是这些创新者他们要挑战当局,因为官方当局说这是我们唯一可译做的方式,那你对这事情没有发言权,这事就这么做了。比如说有些人看生产流程 说我可以做的更好,他有这样的点子他就进行创新,所以创新变成现实。所以在美国,我从中学就在美国上学,美国是让学生挑战教授,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考试当 中,如果你答的对,你可能只是C或者B-,如果你能够挑战教授我这几个因素可能更重要,不仅仅是简单的答案,那么教授可能会给你A+或A,因为有你有挑战 权威的勇气,你提出了新的观点。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美国创新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对美国的大学,在座各位也上过美国的大学,在美国大学你不仅仅要重 复教授的观点,你每次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你有了挑战公力的文化之后,那你就有进展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敢于挑战或者说你制造照相 机也好,汽车也好,必须有人敢站出来挑战,我没有上过中国的大学,但是我觉得在中国你们是不是鼓励学生以一种新的方式思维?找到新的点子挑战教授呢?我觉 得有这样的大学才能是创新者的摇篮,比如斯坦福或者美国东部的大学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的环境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教授就是推动学生挑战教授的想法或者观 点,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种机制安排才能推动创新。
而且你也提到垄断的影响,我也对一个行业作了研究,就是东德的照相机行 业。因为在战争结束之后我就到那里研究了,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们都是德国人,但是在二战之后,德国分为东德、西德,在最开始的5到10年,东德很创新的, 甚至比西德还具有创新性,他们生产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产品,但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后他们就开始把这些小的创新公司整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垄断性的企业集 团,但是一旦到了这种垄断的阶段,他们的创新就开始下降,他们就没办法跟西德、日本竞争了,而且他们损失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觉得环境一定要创造有利 的环境,让新的血液输入,这样才能确保创新。
在日本有一些做的很好的工作,比如说索尼、本田,他们都是在二战之后,他们有了新的想法做的 就很好,不需要挑战谁,但是30、40年之后,这些公司里面就有所谓的公信力或者怎样,就会有一些资深的人,其中一位高管就说他们在某些具体的领域做的很 好,那么引导创新的人不能被挑战了,他就成国王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就得避过他才行,因为他就变得固守成规了,这样你就很难挑战他,因为他 就是公司里的上帝,你不能在企业里打造这样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是非常灵活的,非常具有弹性的,比如说你有结果的话,你的工资就可以上 调,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要比日本的企业做的更好,因为日本的企业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比如丰田混合燃料方面做的很好,丰田花了很多钱才做了一些混合 燃料的动力汽车,世界上的其它公司都在模仿它,也并不是说一个老的企业就不可以创新了,主要是看你的架构是否鼓励创新,前面一些发言人也验证了我刚才说的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