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保障 助力“幸福广东”——广东食品药品监管真抓实干托举“中国梦”
新华网广州6月9日电(记者贾文军 彭丹 禹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公众健康和人民福祉,重于泰山。广东拥有各类餐饮单位超过28万家,从业人员多达300万;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21家,总数约占全国的1/8,是名副其实的餐饮大省、医药大省,监管环境复杂、任务繁重。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韶关、湛江、东莞、清远等多地,实地采访了各地食品药品监管的情况。调研表明,过去五年来,广东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公众满意度和安全感逐步提高。
多方合力,力保“舌尖上的安全”
位于曲江区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小小东江餐饮连锁店”是一家专营粥、粉、面等广东传统食品的小店,面积不足30平米,装修简单但干净整洁。
让人惊喜的是它的后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洗菜区、洗肉区、洗碗区合理分离,食物原料在货架上整齐摆放。四个摄像头还将“厨房重地”各个角落的情况实时传送至店堂里的屏幕上,供消费者监督。穿着干净白制服的李大婶,戴着口罩,笑眯眯地对记者说:“生意好得很,到了吃饭时间,基本都会爆满,忙不过来!”
曲江区还将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作的触角延伸至镇和村,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在9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明确负责领导,并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镇、村(居)委配置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
随着广东省“阳光厨房”创建活动深入推广,“厨房重地,闲人免入”这句俗话在广东正在被打破。与“小小东江餐饮连锁店”一样,全省越来越多的餐饮单位在厨房安装了“天眼”,食客在大厅和包房内可以同步看到菜品制作全过程,真正做到眼见为实。
在粤西的湛江市,已有310多家餐饮企业建成“阳光厨房”。参与面也从最初的高档酒店扩大到大排档、小食店,并走进高校,开创了让消费者监督餐饮服务的全新监管模式。
在东莞凤岗镇,“食品安全”被列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安全考核指标被纳入了各村政绩考核体系。该镇食品安全示范街是全国首条以小餐饮为主体的示范街,所有的饮食点全部达到B级以上量化标准。相较于其他地方,凤岗抓食品安全建设的一个特色做法是推动废弃油脂利用,彻底消除餐桌上的地沟油。
“小小东江”、“阳光厨房”等都是广东省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的缩影。去年,曲江区和肇庆市广宁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清远市清城区、佛冈县、清新县、深圳宝安区以及韶关仁化县被批准为“广东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区)”;东莞、惠州把示范食堂创建列为2012年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河源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镇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各地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1月,新版广东省食品安全网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全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一网四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一网四平台”即食品安全网、信息公开平台、网上投诉举报平台、信息报送平台、公众互动平台。从信息公开平台上还可查询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信息资源,如农产品认证信息、食品企业基本信息、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