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10月23日电(记者张旭东)《常回家看看》是1999年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让不少老人听着流下了眼泪。而在13年后的重阳节,这句歌词依然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下老人最大的节日心愿。
今年75岁的张秀芳老人家住青岛市郊区。23日重阳节清晨,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锻炼,而是跑去早市买了一条大鲅鱼。“早上海货新鲜还便宜,今晚两个闺女和孙子、外孙都回来给我过节。他们现在都忙,能凑到一块和他们说说话是我最高兴的事了。”张秀芳说。
张秀芳有一个儿子和三个闺女,平时自己独居,大闺女中午和晚上过来给她做饭,另外两个闺女都在青岛市区工作,偶尔周末和逢年过节她们才回来。“今天中午,估计老太太该高兴得睡不着了,等着她两个闺女回来。”她的大女儿说。
“过去能吃饱肚子就是幸福,现在想吃啥就能吃到啥,过年过节村里还给分东西,米、面、油都有,今年老人节还给发了床上四件套和一壶油。”张秀芳说,“现在我东西都不稀罕,就稀罕人,稀罕一大家子围着我一块说说话。”
张秀芳与儿女团聚的期盼也是中国近2亿老人的心声。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老人单身。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家住甘肃平凉的张玉珍今年67岁,儿子在南京工作,女儿在北京工作。她说:“儿女也叫我到他们那去,但是现在的地方住习惯了,那边人也都不认识。一到中秋、端午节,看到别人家团圆心里很不是滋味。”
“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都会掉眼泪,真是句句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老人多么希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但是,儿女要忙工作、忙事业,我们老人也理解。”张玉珍说。
今年66岁的王孟华是青岛市七彩华龄志愿团团长,他从事了10年的老年志愿活动。他说:“我们其中一项志愿活动就是帮助空巢老人,但我们更希望这些老人能走出来和我们一起参与志愿活动。生活充实了,伤心事和烦心事就没有了,人就豁达了。团队让老人在精神上和经济上互相帮助,有了大家庭的温暖,老人心态就好了。”
志愿团副团长宋乐玉除了负责志愿服务的一些事务,还有一个身份是“红娘”。她说:“老年人参加一些社团不仅能让生活快乐、心态轻松,还能改善很多老年人的心态问题和心理疾病,一些单身老人还可以找到伴。”
“儿女亲情是老人看得最重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不给儿女拖累。同样,儿女也应该常回家看看。要是离得远,多给老人打打电话他们就会很满足了。”宋乐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