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新华网张改萍 中国气象网记者 叶海英)从6月16日开始,我国华北、黄淮等地气温节节攀升,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地热浪袭人,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17日发布了今年第一个高温预警蓝色信号。此次高温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将持续多久?跟往年相比,现在华北黄淮等地出现这样的高温正常吗?这次的高温天气有什么特点,该如何防御?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在接受采访。王永庆摄影。
记者:昨天华北黄淮很多地方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今天中央气象台又继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这种持续的高温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何立富:这次的高温天气从16日开始,主要集中在黄淮和华北这一带地区,17日,高温强度进一步加强,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地都出现了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北京最高气温达到38 ,创下今年气温新高。
导致这次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内陆地区的暖性气团控制华北、黄淮这一带;再加上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较强,致使气温不断攀升。
记者:前段时间北京等地的天气感觉还比较凉爽,最近几天一下子热起来了。跟往年相比,现在华北黄淮等地出现这样的高温正常吗?
何立富:现在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还是比较正常的,通常往年华北、黄淮等地5~6月份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最早的是在5月上中旬就会出现3~5天或者持续一周左右的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相对来说,今年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来得还是比较晚的。
前段时间感觉凉爽主要是因为,6月上旬,华北东北等地受到高空冷涡的影响,出现了比较多的雷阵雨、局地强对流天气,地面风也比较大,感觉比较凉爽。15号之后,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这些地区升温幅度相对较大,所以人们感觉上突然一下子变热了。
记者:夏季高温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干热,有时是闷热,请问这次的高温天气属于哪种类型?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应对防御?
何立富:因为这次的高温天气是内陆的暖气团控制引起的,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小,因此人体感觉上是干热。这次高温天气的特点就是,气温高,天气晴朗,天空中云量比较少,太阳紫外线辐射较强,而且温度日较差比较大,白天,太阳直射比较厉害,中午气温很高;不过,到了晚上,气温下降,感觉比较凉爽。与那种闷热的“桑拿天”相比,人体感觉上要舒适一些。
大家午后最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得出去的话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苦瓜、萝卜等清热的新鲜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水和绿豆汤等解暑饮品,由于紫外线比较强,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另外,要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