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起义报》4月4日文章】题:资本主义危机和积累:创建全面替代模式(作者海梅·巴克罗)
纵观资本主义历史,每一个以生产扩张为基础的资本积累循环都会导致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当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找不到充分的有回报的投资时,危机便会爆发。危机管理主要集中在采取措施避免过剩的游资大规模贬值。
为了避免资本贬值和确保其阶级统治地位不受影响,资产阶级推出了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进一步提高了对生产力的剥削。新自由主义政策曾经起到了推迟生产过剩危机爆发的作用,但却加剧了危机爆发时的力度,造成世界不平等现象增加,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其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生态危机。目前在资本主义体制内部找不到替代模式能从根本上提高利润率,确保经济能在较长的周期中保持增长。
“华盛顿共识”加剧分化
从1929年开始的危机到上世纪70年代,国际股票和外汇金融市场一直受控于国家机构(央行和财政部),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迫于金融部门的压力,美国政府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为其庞大的财政赤字融资,从1974年石油危机开始深化资本的自由流动。弱化中央银行对国际金融关系的影响力,使这种关系逐渐由私人代理控制,这种做法不仅减小了国家对资本流动的控制权和税收,而且确保了资本的跨境大规模流通。美英金融市场取消了税收、对贸易的控制、法定准备金和一切调控措施,并逐渐将这一政策推广到其他工业化国家。
上世纪90年代初,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西方经济中心以推动发展为借口,抛出了一项政治和经济计划——“华盛顿共识”。该共识的目的是保护私人财产,严格财政纪律,重组公共开支,减少高收入阶层税收并扩大高收入阶层规模,取消市场管制,实施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取消关税壁垒,取消任何限制外国投资的措施,国有企业和社会服务行业的私有化。这些措施追求的目标是纯粹的利润增长、劳动力市场的完全开放,使边缘经济体任由经济核心国家的企业剥削、快速占据边缘国家的财富并使其经济适应于核心国家 的经济利益。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加大对劳动力的剥削和对边缘国家的资源掠夺为代价,在低增长框架内,资本恢复了大部分的利润率,但加剧了贫困,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