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财经3月讯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近日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中国大陆的经济奇迹吸引了他,使他从台湾举家迁往北京,以便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他怎么看中国楼市中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国企改革问题上,他为何呼吁向撒切尔夫人学习?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表示,房价远没达到合理价位。引发舆论对“合理房价”的热烈讨论。霍德明教授却为合理房价的争论注入理性冷静的声音。他指出,把统计学意义上的住房平均价格作为评判“合理房价”的基础以及提出房价收入比之类的标准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房子、居民收入千差万别,统计学上的平均概念并不能真实表达房地产中的结构问题。至于计算出来的“合理房价”更是武断任意而没有科学意义的:“所以刚刚你提到的说北京房价计算出来是4900多块钱是合理的,我想那可能是很多老百姓愿意听到的话,但是我看起来那是蛮无稽之谈的”。
针对楼市,霍德明认为,房价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一方面中央政府不希望房价涨得太高,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看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走不下去。这是一个两难,但他同时又强调,这种博弈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要害怕中央跟地方的博弈”。
国企承载了过多政策负担,比如:劳工福利负担、国家财政负担,它们降低了国企的效益,损害了市场的竞争。霍德明呼吁国企甩脱这些负担。此外,他认为不能过多强调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并以此为理由限制行业的自由竞争。
霍德明还呼吁中国要向“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学习,以强硬的政治决心推动国企改革,而这种改革将会启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银行暴利备受社会舆论诟病,霍德明教授解释道,这是由于存贷利差导致的,存款利率由政府规定,不能随行就市自由浮动,而贷款利率可以由市场决定。这种巨大的存贷利差造就了银行巨额利润。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银行暴利源自利率管制
网易财经:但是周小川还有银行业协会的会长他们都出来说,其实银行不算是暴利行业。
霍德明:我想他们有他们的立场,就这个宏观所看到的数据来讲的话,银行去年的确是非常非常大的暴利。我得说,其实暴利基本的原因也是蛮简单的。因为我们的存款利率是国家控制的,是国家控制的利率,但是贷款利率呢,是可以由各个银行上浮或下浮的。去年由于整个宏观调控的这个贷款数量的控制,就是那八个万亿,所以其实贷款的供给是远远赶不上需求的。于是就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当你这个供给很少,需求很多的话,而你又控制这个数量,你又控制这个数量的话,于是你握有贷款的人,银行就可以对这个需求者可以提高他的价钱,所谓议价能力了。你要跟我贷钱是不是?好,原来基本贷款利率是6%,我可能要收你12%,甚至更高,因为你不要有其他人要。所以你看到没有,去看看民生银行那80%的钱是贷款的利差方面得来的。这个你看所有的银行大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英国银行、日本银行,都没有国家来控制存款利率,它是一个市场上面自由选择的一个结果。
中国的存款利率为什么要国家来控制?当然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能够控制存款利率的话,我们其实说穿了我们的现在的货币政策,很多东西都走不下去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很少很少。如果说不控制这个存款利率的话,或者我们反过来讲,如果让利率市场化或自由化的话,国家就不太能控制这个经济了,懂吗?
网易财经:您觉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效果至今来看是好的还是坏的?
霍德明:这种宏观调控,我的看法就是,最怕的就是,当你有一次有效的时候,以后就每次都用,这就好象吃那个感冒吃抗生素一样。当你第一次感冒你吃一个抗生素,第二天病马上就好了,你就说这个抗生素太棒了,一吃就好了。如果每个人都随便乱吃抗生素的话,它可能短期有效。可是当你把短期有效当做是一个吃抗生素的理由,那长期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当然,我用抗生素来比喻宏观调控,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但是我对于一个传统的经济学的训练,我还是蛮相信,我们的市场机制,让它尽量自由,让它尽量竞争的发挥,政府的干预还是尽量少一点,这是我的基本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