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7日讯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发改委的降价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前面有27次,就可能会有28次,但是降价它要有科学的依据",在去年备受关注的"天价药"只是行业的个案。此外,他还表示,完全不接受归真堂上市。
降药价不应击穿成本线
日前,网易财经从发改委价格司获悉,医保目录下药品第28次降价将在3、4月份公布,证实了此前坊间的传言。
对此,刘革新表示习以为常,并说"我相信他们也不会违背价值规律,你怎么降不应该低于它的成本线"。
他解释说,这个成本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和车间成本的加成,还应包括CPI和PPI未来的上涨的预期,创新能力建设所需要的投入,新版GNP改造所需要的投入,还有民生的适度的改善。
此前,刘革新曾以青霉素招投标为例,"一只青霉素只有0.17元,6支才能够买一份最便宜的报纸。6只80万单位的青霉素才能买一份报纸"。而缅甸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战火频繁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但是那里没有比中国大陆招标吓人的价格还要更便宜的药品,连假药都比这个贵。
他强调说,改革不能违背常识,医疗改革需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
仿制药机遇需政策支持
这两年,跨国药企专利药纷纷走向专利悬崖,如辉瑞的万艾可、立普妥,礼来再普乐等。据统计,到2012年将有1390亿美元的品牌药品失去专利保护。
刘革新表示,对专利药品的到期,然后进行仿制,这是一个机遇。国家政策的产业导向也非常的重要,要鼓励这些企业创新,同时要提供创新的体制和条件。
上述的体制和条件,包括新药审评的程序,新药审评的时间、流程应该更加合理,创新的成本得到补偿,在新药的销售方面,应该提供市场上的便利等等。
在专利到期的背景下,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着开始在中国布局合资仿制药工厂。刘革新表示,外资不可能把它最先进的东西放到国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