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网易财经3月3日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同时,车内空气质量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越来越多。对此,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开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日对外公布了他今年唯一的一份"两会"提案《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李书福在提案中强烈建议,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从"推荐性"指南转变为国家强制性实施。
李书福的提案主要内容围绕目前车内空气污染的现状、车内空气污染对消费者的严重伤害及汽车发达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监管措施、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治理车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进步和差距及本月正式实施的我国首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等方面阐述了观点。
李书福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对于各地的检测机构必须要求通过国家的资质认证,能够出具国家认可和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他还呼吁中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当尽快实现与汽车发达国家接轨,并加速《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目前的推荐性标准向国家强制性标准转变。
据悉,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车内空气质量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越来越多。但由于人们在购车时,除对汽车的品牌、型号、外观、特性等比较关注外,往往会忽视车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众多车主对于新车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新车味"一度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无奈表述。
有检测数据显示,车内空气有毒气体的超标,其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空气污染及PM2.5,而这一危害状况又因我国长期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日渐增多。
据网易财经了解,虽然我国首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但由于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还不能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根本的抑制。
李书福向网易财经表示,与国外车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标准不够严格,不够强制,所以导致了世界上很多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和车内所材料的材料标准跟国外不一样。
谈到吉利品牌的汽车本身,李书福坦然承认吉利内部控制下来以后,也发现有个别车型不是很理想,要换材料,尤其是这些胶水以及底板的设计,不同的车型,它的底板设计不一样,底板设计不一样,底板密封材料的厚度也不一样,厚度不一样,最后导致的挥发性气体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有几款车发现有问题,正在采取措施,大部分都是很好的。但是标准如果推出来以后,肯定要全部超越目前的标准的。
谈到沃尔沃和吉利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的差距,李书福表示,"沃尔沃一直以来在这方面都做的非常好,目前吉利正在向沃尔沃学习,今后将加大该方面的投入。"他还打趣的说"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很不容易,生命也很短暂,不能让车内的空气问题缩短我们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