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在下午举行的“圆桌论坛二:反思调控 回归市场”中,就经济失衡的原因、约束政府/政府的职能定位、如何推进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引得与会听众阵阵喝彩叫好。
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论坛上表示,政府第一要务是保护市场经济。他分析说,市场不仅仅延长了寿命、增加了人口,增加了财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他还表示,但战争现在还有,现在的战争跟资源无关,从逻辑上讲,绝没有理由为了争夺资源使人花钱,与其使人花钱,还不如赚钱去买资源。这样一个重大变化使得全世界的历史发生了改变,因此我认为全世界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国际市场,它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并且重申不存在所谓粮食危机,国家设耕地红线是计划经济的回潮。
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论坛上直言目前中国宏观调控过于泛滥且混乱。他还表示,现在中国的市场不够,市场扭曲,要回归要校正,要达到这个方面,就必须约束政府,因为现在市场的扭曲是政府行为造成的,政府的行为一扭曲,其它的行为都会扭曲,而要约束政府,就得壮大社会,现在政府之所以那么强,手伸得那么长,是因为我们没有约束,能够约束政府的不是纪检委,不是反贪局,而是社会,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
他还分析说,任何政策的长期化都会走到反面,但中国宏观调控的问题我觉得还不只是这一个,首先是范围问题,无限扩大,什么是宏观调控?主要是用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这些东西才算宏观调控,咱们现在什么都是宏观调控,把三个东西混起来了,宏观调控、政府管制、政府监管,根本混成一锅粥。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在论坛上表示,凯恩斯主义政策是鸦片,不能常态化。他进一步阐述,最担忧的不是宏观调控的问题,最担忧的是常态化,把政府干预在这个时候起到的作用夸大,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从零到有,实际就像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连这点常识都不清楚,以为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精心呵护起到了作用,之后就把它常态化,是这么回事吗?我想不是。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经济学者邱晓华在论坛上则表示,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应该区分清楚,既不要迷信政府,也不要迷信市场,该由政府做的由政府做,该由市场做的由市场做,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并声称中国经济绝不会硬着陆,因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依然强劲,其中制度改进值得期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在论坛上表示,收入分配应侧重于居民财富收益。他分析说,除了金融市场、要素市场的改革以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市场,比如普及市场,比如劳动力市场,所有要素市场都应该大踏步推进,如果要素市场推进了,我们市场经济的体系真正确立了,政府第一是要做公平的事情,第二,当市场失灵时,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并进一步分析,金融海啸的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的长期非均衡。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治理结构的问题,全球化治理结构长期跟不上,长期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美元是长期逆差,中国是长期顺差,逆差和顺差的积累又使得全世界的顺差扩大,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其它国家也面临类似问题。
关于中国应该推动的具体制度改进方面:茅于轼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估价太低损人损己,张曙光则表示汇率政策长期滞后延误发展机遇。关于完善收入分配方面,袁志刚则表示中国要素市场改革仍然滞后,收入分配调控应侧重于居民财富收益。
相关精彩观点:
相关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