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秦晖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秦晖在论坛上表示,政府让利于民间就是让利于劳资两方。
秦晖认为劳资双方都已经不可能再牺牲,从很多报告讲企业经营环境的时候,都提到企业负担已经是沉重到了极点上。而中国大部分商品价格其实都趋近于国际水平,相差最远的就是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也几乎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唯一有理由的地方。
目前其实一方面企业负担很高,另一方面包括土地价格、包括环保成本等等的快速增加都是不可避免,秦晖认为如果要应付这两个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国家要让利,切的蛋糕当中国家切的那块要让出来一点,这样企业积累和人民所得会有更大增长。
文字实录节选:
秦晖:我觉得在当前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就是不要劳资双方都企图牺牲对方来解决这个困境,如果这样的话就非常糟糕。我觉得现在从两个情况来看,劳资双方都已经不可能再牺牲,从很多报告讲企业经营环境的时候,都提到企业负担已经是沉重到了极点上。另外,也有很多人说中国,比如我看到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报告,里面提到在中国这几年物价变动过程中,其中大部分商品价格其实都趋近于国际水平,相差最远的就是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也几乎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唯一有理由的地方,其他地方都不是这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再继续压低这个东西呢?何况就算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工会的情况下,都已经大量出现所谓的民工荒了,这就说明以前我们的工资水平甚至不是没有工会而人为的剥夺了劳动者博弈手段的结果,甚至是有人为的把工资压低到市场均衡工资水平以下的问题。
比如我们以前经常讲一件事,就是东莞这个地方,说产值增加了多少,但是农民工工资据说是十几年没有增加,当然2007年以后情况有所变化,2007年以前十年年都没有增加。我们有些朋友说这不怨别人,就这是市场均衡,因为中国人太多,那么低的工资大家还挤破头进来。可是这是真的吗?其实如果是市场均衡的结果,东莞本地人的工资当时增加非常快,这明显就是和户口有关。十几年不动的工资其实就是针对外地农民工,东莞本地人收入水平其实一直是水涨船高,并不低于GDP增长速度。
你就算他讲的是对的,那么低的工资还有人来,为什么呢?很简单,第一,当时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对农村劳动力门槛提高很高,逼得全国劳动力都挤到珠三角那个很小的窗口,实际上是靠政府力量人为的加强了所谓劳动力过剩的假象。第二,就是在税费制度改革以前,中国对农村进行横赋暴敛,报很多明明可以靠种田为生的农民也逼到了城里面,用强制性的权力把他赶到了城里面。用政府权力造成的这种大量的劳动力非正常过剩、非市场原因造成的过剩,这本身就不是市场均衡工资。后来为什么2007年以后农民工的工资提高了呢?当然除了人口拐点这个纯粹的人口因素之外,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个就是全国放开了,不一定非得到东莞打工,到处可以打工了,他选择了多。第二,税费改革以后,很多农民本来就不是非出来不可,在农业经营条件改善以后,他也不是为了两三百块钱非跑出来不可,你给的太低,他就是不出来。所以,我觉得原来这种状况本来就是由于政府的不当行为造成的。
目前其实一方面企业负担很高,另一方面包括土地价格、包括环保成本等等的快速增加都是不可避免,如果要应付这两个不可避免,除了刘老师讲的教育以外,还有包括企业要创新,这个都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在当代中国,更重要的是国家要让利,切的蛋糕当中国家切的那块要让出来一点,这样企业积累和人民所得会有更大增长。包括刚才马先生提到的,就是包括政府借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为名收大量的钱,但是不真正在制度上创造这些钱真正给劳工提供福利的条件,使得大量的钱落到政府手里面,我觉得这是政府一定要改的,而且这是可以立竿见影的。至于你说改善教育,这不是一两年可以实现的。至于说创新就更是如此,我觉得讲企业应该创新,这是没有用的话,因为能创新大家都会创新。我们跟很多企业谈说你要创新,否则你应付不了挑战,老实说企业家大部分都认为这是知识分子不着边际的话,因为创新这个问题不是你想不想创新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政府让利非常重要,政府切的蛋糕不能太大,要让利于民间。让利于民间实际上就是让利于劳资两方。
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