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经济学者邱晓华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经济学者邱晓华在“反思调控,回归市场”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因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依然强劲。
以下是文字实录:
邱晓华:说来说去还是一句话,政府要改革,市场也要改革;政府要调整,市场也要调整;政府要规范,市场也要规范;政府要发展,市场也要发展。不能只强调任何一个方面,今天的中国,两方面的问题都突出存在着,所以讨论问题时我觉得还是要从两个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合理,今天,政府该做的地方我们觉得有很多没做好,比如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这些方面政府还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我们过于迷信市场,在住房、医疗、教育方面过度交给市场,现在才发现原来政府在这三个领域公益性、保障性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过去我们把它推卸了,现在应当纠正过来,朝这个方向努力,我认为是对的。
同样,对企业微观的活动,应该让他们更自由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方面我们管得却多了,应当在这方面解除管制。
大家看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最重要一点的变化就是政府把本来就该属于企业、属于民众的自由权还给了企业、还给了民众,所以就迎来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但今天我们说还得还不够,中国企业、中国民众的自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要得到更大的空间。
刚才复旦大学的教授讲了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中国会不会硬着陆,当时我听到议论后就想起了过去多少年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当中国经济好的时候说中国经济威胁,当中国经济困难时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要“崩溃”,其实对于外面的看法我们心里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中国来说,我的结论是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三个动力在今天依然强劲:
一是来自以结构改进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大家知道,工业化、城市化、区域化和信息化这“四化”趋势在今天的中国都还没有完结,工业化帮助改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城市化帮助改建了城乡结构,区域化帮助中国改进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结构,而信息化带来了资源更大的效率。
过去几千您中国的发展曾经是很辉煌的,在近几百年落后了,大家归结为错过了海洋文明,但大家知道,最近二三十年时间,中国在错过海洋文明时抓住了最重要的空间文明,这就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全球化(机会)让中国紧紧抓住了,中国可以在全球获得资源,可以在全球生产,可以在全球销售,有了这样一个最好的机遇,所以过去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成长,应当说,今天我们还继续处在这个可以用空间文明来带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
同样,体制改进带来的活力和效率也没有完结,大家知道,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是中国体制改进的三大趋势,市场化确实如刚才复旦大学教授所讲,在商品市场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在生产问题上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了,只要有需求,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投资、有人生产,这个体制在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相对其它发展中国家还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发展态势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生产机制解决了。()
但是,我们在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两方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过去30年我们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付出得比别人多,在如何生产方面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今天强调科学发展,就是要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同样,如何分配的问题,今天的中国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过去30年蛋糕是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确实让老百姓不满意,就是因为分配不合理,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去做,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生产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在要素市场方面确实才刚刚破题,这方面我们的空间还很大,我相信只要中国人、中国企业也能够向买卖普通商品一样自由买卖、自由获得、平等获得,在要素领域做到这一点,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够给世界一个更加辉煌的奇迹。
过去30年仅仅是给了一点点自由度,我们就创造了这个奇迹,如果未来30年给更大的自由度,我想一定会还世界更大的奇迹。
同样,国际化,中国在过去30年里更多是在贸易、利用外资这两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之一,今天中国已利用了国际资本超过1万多亿美元,应当说在解决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中国获得了很大收益。
但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到了具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的新阶段,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进入了新的时期,在这方面我们刚刚破题,一旦中国在“走出去”方面也能像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这样取得同样的成就,我想,在“资源”、“市场”这两个约束中国未来成长的环节上取得更大成绩,获得更大空间。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深信不疑。
同样,多元化,就是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非国有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中国的潜力还很大,从这两个动力来说,中国还没有到“熄火”的阶段。
而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动力,这就是中国人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大环境下赖以支撑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业、就业获得自己更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财富,这样一个最原始、最平凡也最美好的愿望,这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基本、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我相信同样也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更持久、更可靠、更可持续的动力,就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但确实,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阶段,转型包括方方面面,需要企业转型,需要民众转型,但我在这边想强调的是,更需要政府的转型,政府如果不转型,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社会的转型就是一句空话,而政府的转型就是要由过去建设型的政府转到服务型、监管型的政府(上来),只有完成这个转型,中国经济未来,我们所谈到的各种各样有利的方面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赖以支撑的最可靠的动力。
最后一句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政府还以为当今中国的老百姓就是希望吃饱穿暖就对政府说OK,那就错了,当今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对四个方面有更大的要求,这就是:要更富裕的生活、更安全的环境、更平等的待遇、更自由的选择。我想,富裕、安全、平等、自由是当代大多数中国人对政府更高的期待,我想中国政府应当顺应这个潮流,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天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政府应当有更大的勇气来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
相关精彩观点:
相关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