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在“反思调控,回归市场”论坛上表示,金融海啸的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的长期非均衡。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治理结构的问题,全球化治理结构长期跟不上,长期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美元是长期逆差,中国是长期顺差,逆差和顺差的积累又使得全世界的顺差扩大,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其它国家也面临类似问题。
以下是文字实录:
袁志刚:我想讲三点,第一点,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深刻原因,它不仅仅是市场失灵,金融海啸背后深层次的是全球经济的长期非均衡,在这样一个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治理结构的问题,全球化治理结构长期跟不上,长期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美元是长期逆差,中国是长期顺差,逆差和顺差的积累又使得全世界的顺差扩大,当然不仅仅是中国,还有资源国家、石油国家,所有国家外汇储备,最后还要送到华尔街,使得华尔街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之后格林斯潘在2001年IT泡沫破灭后实施创新,但IT泡沫又泛滥了。
大家知道,全球化红利分配的机制使得全球总需求消化不了全球总供应,所以要靠资产泡沫来消化总需求,根子在这个地方,出了问题以后,全世界所有政府都出招凯恩斯理论,应不应该呢?当时是应该的,这些政策是合理的,大家知道,回归1929年到1933年的这次危机,正是因为没有凯恩斯理论的指导,政府没有积极出招,所以1929到1933年的危机造成的危害要比这次大得多,但在全球出台凯恩斯政策以后,就像刚才田教授说的,第一,我们必须明确,政府的政策只是短期行为,千万不能把它理解为常态化,常态化就会出大问题,凯恩斯自己也非常清醒,在他的论著里讲过,我们的政策只是短期应付一下,短期树立信心,短期刺激一下总需求,但最好马上退出。
大家知道,二战以后凯恩斯政策长期实行造成的后果,这次因为很多国家的经济没有复苏,所以大量出台刺激政策,资产负债表从家庭到金融机构转移,从金融机构到政府转移,所有的债务危机,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包括中国地方平台的债务实际也是非常庞大,所有这些问题,通通把政府政策长期化,这样肯定是不行的,要真正把问题治理好。
刚才几位老师也讲了,金融有问题,信息严重不对称,所以监管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制度的建设,尤其刚才张曙光老师讲到,对中国来讲,金融的问题是这样的,美国造了一百层楼了,我们才两到三层楼,后面要走的路非常长,不能因为华尔街出了问题,就把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了,这对中国是非常不利!
相关精彩观点:
相关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