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论坛上表示,一个是银行业呈现高盈利,至少从中短期来看它的风险非常低,银行资本又累得非常高,他认为觉得既然有这么高的防线,就应该放开,推动市场竞争化。针对整个银行业,例如挑出某些银行,选出一些银行在系统内非常重要,然后赋予它更高的监管标准。这就是前置性措施,因为监管标准更高。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郭老师,您对于加强监管方面怎么看?比如说加强监管会不会造成银行业创新不足?或者监管同时会不会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郭田勇:其实我也经常在网易微博上发一些观点。我有一个担心,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把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未来可能也要出台更高的标准。另外一方面银行业又持续处在高额盈利当中,感觉好象没什么风险。现在要说,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内是否有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好象没有人敢这么说。至少说,从2003年到现在,整个银行业呈现一种持续增长,保持在30%到50%的增长状态。中午吃饭时,我跟鲁政委聊,就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领域挣大钱,其中一个就是银行业。所以我们有这种担心,一个是整个行业呈现高盈利,至少从中短期来看它的风险非常低,另外我们说资本标准,所谓银行资本就是为了吸收损失消化风险所做的准备,又累得非常高。所以我们担心这会不会变成浪费、摆设、形象工程?那就和马奇诺行业相似。所以我们有这种担心。
我在微博上也谈过,有的博友还会给我留言,是不是希望把马奇诺防线拆掉?其实也不是这个意思,可能理解的有点太偏激。我觉得我们既然有这么高的防线,就应该放开,推动市场竞争化。这样银行盈利会变得难一些,相对风险会变得大一点,这个时候监管防线才会真正发挥作用。这是从监管本身的方面来讲。
从银行业经营来看,我们当然承认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银行业由于它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一旦出了问题会对整个经济带来的冲击非常大,所以就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防范银行业出问题给经济带来宏观、系统性风险。这样我们就要搭建一些,以前可能注重单个的银行并不充分,所以要讲宏观上针对整个银行业,例如挑出某些银行,选出一些银行在系统内非常重要,然后赋予它更高的监管标准。这就是前置性措施,因为监管标准更高。应该说国际上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我们确实要借鉴。但是不是说国际上针对与巴塞尔新修订的版本都要完全搬过来。
前几天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有一个记者希望我讲一个寄语。像咱们希望加入WTO可以用开放促改革,但是现在来看咱们开放有余,但是促进不足,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咱们不能在垄断领域、重点领域的开放上重蹈覆辙。那么未来具体到银行、金融领域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深化对国内资本的开放,降低门槛包括推进市场化利率改革,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我国开放十年来,我们所应该有的启示。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