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论坛上表示,如何平衡股东跟市场的利益,第一,银行需要保持比较好的资产治理,第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跟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水平,资本充足率达到10%到11%的状态比较合适。因为中国的银行杠杆率还是相当低的。在西方商业银行,这次危机当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我们在短期内都很难以预见。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张老师提到未来要注意宏观审慎监管,那么同时金融业会被要求提高金融资本和流动性,都会有些更高的要求。连老师,在这些都被提高时,作为银行如何平衡股东跟市场的利益呢?
连平:这几个方面都是商业银行长期必须认真考虑的关系。目前来看商业银行最近几年的情况,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好的平衡了这三方面的关系,就是股东获得比较高的回报,存款人希望存款比较安全,其次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益等等。
连平: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在未来,在新的监管框架下,我认为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很好的兼顾。第一,银行需要保持比较好的资产治理。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在一个比较资产整体状况比较好的状况下展开它的经营。
连平:第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跟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水平,从现在来看,我们觉得能够使得资本充足率达到10%到11%的状态,我认为在中国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在现阶段来看。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能简单地和西方银行做比较。因为中国的银行杠杆率还是相当低的。在西方商业银行,这次危机当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我们在短期内都很难以预见。
连平:就像张教授讲的,我们创新不足。整体来说,银行经营更多的还是传统业务。在金融市场上这些新兴和衍生产品做的还是少的。所以西方银行遇到的是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而我们则遇到的主要是信用风险。相对来说杀伤力最大,在短期内可以至人死地的是流动、系统等风险。而反过来说,尤其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姑且不论中国国有企业比重多、好或不好,这是另外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国有企业实力比较强、盈利能力比较好,同时地方政府也有很强的能力,财政方面还有强大的资产配置等等,这些状况事实上都使得中国信用风险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稍微低一点,因为它和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连平:所以我们觉得有一定资本充足率提高,按照新的监管要求,应该是比较适合中国现有状况。当然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标准:杠杆率、存贷比等等,尤其是对系统重要性的商业银行要求来得更高一些,还有一些超额拨备。如果这套体系在未来逐步实施,有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宽限期向前推进的话,我觉得对中国银行业如何更好地维护存款人利益、股东人利益,使银行稳健平稳成长,我觉得未来还是可以期望的。
连平:但是从当前来说,我们也要避免在这些方面有操之过急的想法或者付诸于实际行动。因为2003年以前,整个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非常低,不良贷款率也很高,那么到现在来说,总体还是比较稳健的状态,总得来说还没有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的考验。那么现在考验来了,我们可以看看银行是否可以经得住目前的考验。
连平:所以在看这个问题时,在政策上要考虑中国实际情况、银行业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稳健推荐这一系列新的监管体制,这是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连平:同时引进标准对银行进行监管时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因为西方商业银行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不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跟他们还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中国银行业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制定针对性的标准政策。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