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再选择“圆桌论坛现场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在早间举行的“圆桌论坛一: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再选择”中,中国经济前景以及中美欧等经济体的财政货币问题成为四名与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论坛上表示,他个人认为欧洲债券市场、全球股票市场如果不出现更进一步的大跌的话,可能最后形成欧洲的政治联盟、财政联盟的概率就不会太高。他的理由是,欧洲国家是民主国家,无论是首相、总统、总理不可能单方面地对一个国家的利益作出让步,所以这些领导人肯定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欧洲资本市场没有进一步大跌就不会让德国更多的老百姓看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就业的挑战前景,如果不能看到这些前景,他们也绝对不可能认同他们的国家领导人在欧洲的政治联盟、财政联盟的方面作出更多的让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对陈志武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也认为很难让欧洲的领导人达到政治上的一致性,尤其是他们并没有向他们的公民很好地解释现在欧洲正发生着什么,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让危机继续发展,让大众真正地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盟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但他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方式。”
陈志武还表示,短期来讲,欧洲的局面是“三高”,美国的局面是“一低两高”,中国是“一高两低”。他进一步解释称,欧洲这三高,高税负,欧洲国家财政税负平均是GDP的41%。此外还有高国债、高财政赤字。这使得欧洲国家在降低财政赤字减少国债的政策选择空间,除了缩减政府开支以外,短期内很难有别的办法。相对来说美国是“一低两高”,低税收、高财政赤字和高国债。中国是税收比例较高,因此就有低财政赤字、低国债。所以这三大经济体所面对的政策选择是非常不一样的。相对来说,美国的政策选择空间可能比中国,尤其是比欧盟更多一些。
关于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卡恩认为外需对中国增长的贡献可能比之前一些年会更低,中国经济更多的增长会转移到内需上。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茅于轼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相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跟日本的关系,欧洲的关系没有那么大。
在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保持增长的出路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很多的机构投资者都在预测,内需对中国今年GDP的拉动的贡献可能已经是零了,明年也可能是零甚至是负拉动。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不管是哪一届政府,我们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绝对不能只是文件上的语言,不是我们专家说说而已,残酷的经济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想尽办法扩大中国的消费市场。当然我们的出口还是增长的,但必须要看到全球经济严峻的现实。”
陈志武指出,中国在1978年之所以要进入改革,就是因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有必然的逻辑上的问题,这必然会带来最后要改革的结局,今天也不例外。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模式和发展的方式存在着问题,但是没有真正地改变这样过度依赖政府管制和政府投资的现状的动力,没有能力改变是因为酒喝得太舒服了,看不到太多的激励,所以就不愿意走出来了。中国的改革还在进行中,未来这些年如何走出过度依赖政府和投资的模式还是一个大问号。
夏斌在论坛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他表示始终认为明年必须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向中国经济8%-9%保持合理的货币供应。相对于09年、10年那样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相对偏紧的,但是中国仍然保持实体经济需要的正常的货币供应不应该减少。他认为,由于融资体系和银行体系改革不到位,资源配置效率不太高,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需要其他的政策措施来进行配合和协调,要更加精细地掌握好动态的差别存款准备金。
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