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财经12月讯 网易 财经《 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 》栏目近日专访了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从下乡知青到海归学者,再到北大副校长,他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他对中国的产业观察让他深信,政府不应该干预产业升级。他如何看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和民营企业的困境?
海闻对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有很多了解。多年来,在政府和舆论一片“产业升级”的喧嚣中,他却一直反对政府推行的产业升级,这和他深知企业的疾苦是分不开的。
在访谈中,海闻对减税抱有较高的期望,他认为,减税可以降低物价、抑制通胀,同时可以让企业生存得更好。“。这个非常重要,或者说对国家非常重要,国家必须要保持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海闻对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天花板很关注。他认为,国企打压民企,这是违背WTO精神的,是破坏公平竞争,会遭到其他国家抵制。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型或者升级。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结构差别不大。温州搞资本运作,是转型的先驱,不必太担心温州的问题。
海闻认为,是否需要转型或者升级,只有企业自身才能判断。“比如我们讲的玩具,最早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生产玩具质量很低的,都可以生存。现在就没有这么多人愿意买你的玩具,一部分行业必须要淘汰。所以这时候谁要淘汰谁不要淘汰,这个应该由企业自己考虑。但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需要,还是有人需要玩具,但只不过不需要这么多企业。”“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地政府一起行动,就是每个政府都去跟上,比如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政府都很积极,都发展,马上问题就出来。”
海闻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区别,认为没有必要恐慌。欧债问题会得到解决,中国政府没必要再搞刺激政策,房地产调控也不会放松。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温州是金融转型先驱
网易财经:您提到经营困难问题集中在制造业,在您看来,中国的制造业的未来该怎么走?
海闻: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经济到一个发达国家,当然首先发展的是制造业。但制造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局限的,也就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同步增长的。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市场就会逐渐处于一个振荡和缓慢,我们不能说没有增加,但基本上比较缓慢。
中国的制造业我认为过去二十年,很多是以国际为主要市场,当时我们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是因为我们取代了亚洲一些国家、南美一些国家在欧美制造业的市场。到了目前的状况,我觉得我们首先不光是中小企业,总的来讲中国制造业已经慢慢的遇到了市场的瓶颈。因为人们再怎么消费,物质消费不会同步增加。增长缓慢了就会出现一个制造力能力发展超过市场发展的速度,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就要重新组合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总的趋势,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取代它的是更多服务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制造业其实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说它的技术问题,它的低层次的生产能力很强,但需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技术。有一些企业技术确实存在一个天花板,即使引进这个技术没法吸收,没法采用这些技术。还有就是收入增长以后,人们对物质制造品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穷的时候大家无所谓,只要便宜就行,这就使得很多低技术、低质量的产品有很多市场。等收入到了一定程度,包括欧美、中国,我们对制造品的要求就高了,这种产品可能很多民营企业是生产不出来的。一个是技术瓶颈还有一个资金瓶颈,这种技术的采用,这种产品的生产对你的投资要求很高。
网易财经:说到制造业的困境,制造业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各自的经济模式有什么不同?
海闻:我觉得都有相同之处。早期都是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差不多的。广东也是以出口为主,是出口加工业。江浙一带我觉得开始也差不多。
现在人们所讲的区别是什么呢?好像温州这一带,特别是比温州跟广东,广东现在认为是有技术,温州现在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变成了资金运作。其实我觉得长三角比珠三角走的早一点。不能说长三角没有技术,只不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遇到了瓶颈,那些瓶颈我也提到了,技术上的瓶颈。另外它的资金又不是足够大到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把这个行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它有钱又没有足够的钱。在这个情况下,确实像温州很多企业,明智的选择或者很自然的选择,就是从最早的制造业,逐渐就变成一个运营资本的企业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只是先后阶段的问题,或者说长三角中小企业运转的问题,珠三角的企业不久以后也会遇到。他们如果不能及时成功的转型或者是升级,很多企业也会不干。
我觉得从总的趋势来看,今后肯定资本市场要逐渐发达起来。不要把温州的问题看的很负面。温州现在虽然经济当中出现了很多金融方面的问题。高利贷也好,但也可能温州是恰恰最早走入资本市场或者是在金融方面转型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