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讯 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近日专访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他是广受欢迎的传道授业者,也是著名的公共评论人。他为关注扭曲的体制对公平和效率的双重损害。他如何看国企和民企的不同境遇?
作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叶航对长三角中小企业的困境深有了解。从这个角度出发,叶航对当前的货币政策表示了异议。
叶航认为,当前的通胀由四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灾害性的气候导致的农副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输到国内;然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涌进国内;然后是2008年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的大幅度的增加。不断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有效治理通胀。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结果,是银行砍掉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叶航说:“由于整个资金供应的紧张,就导致民间信贷的利率大幅度的上升,现在月息三分、四分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年息都已经百分之五百,甚至百分之六百,甚至更高了。”“现在认识浙江的很多企业家他不做,不去做他正常的生意,我说你们在干什么呢?他说做资本生意呀,他把资金就来拿来提供这个高利贷的贷款。这样子我认为长期下去的话,对浙江甚至对全国的经济会导致一个非常负面的作用。”
叶航认为,长期看,要开放民间金融,但短期内无法一下子开放。
在民营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国有垄断企业却过得很滋润。叶航认为,原因就是国企的垄断地位。国企可以借助垄断定价权,把所有成本都打入定价。天则所之前的一个报告认为,国企免费使用了大量资源,如果扣除这一因素,国企实际是普遍亏损的。但叶航认为,即便国企不能免费使用资源,它们也可以把资源使用费用打入成本,抬高价格,仍然可以盈利。
叶航主张明确国企性质,把国企利润真正交给全民支配。叶航认为,国企成了利益输送的机构,其高管由行政任命,没有竞聘压力,也没有经营压力。国企高管要求在薪酬上与国际接轨,是毫无道理的。靠上市等方式,也无法解决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只有明确国企性质,才能解决国企高管薪酬不合理的问题。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上调准备金率难治通胀
网易财经:您认为当前这样一个通胀的形势,它的成因是什么?
叶航:我想首先强调一点的就是,我现在觉得公众也好,媒体也好,甚至有些专家也好,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直接把通货膨胀和CPI划等号。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从理论上首先给它阐述清楚。在我们看来,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CPI肯定会居高不下,但我们反过来不能说CPI高了就一定是通货膨胀。
我认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CPI居高不下的这个主要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灾害性的气候导致的农副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输到国内;然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涌进国内;然后是2008年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的大幅度的增加。
网易财经:像您刚刚说的这样一个CPI的高涨其实是四方面的原因,其中两部分的原因是通货膨胀这个层面上的原因。
叶航:对。
网易财经:这样的话,央行现在采取的包括提高准备金、加息这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其实是针对这部分原因?您觉得它这样一个措施,是不是能够有效的,我们不说有效治理通胀,有效改善现在CPI高涨的这样一个局面?
叶航:央行这一年多来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了十一次,从去年六月到现在,是吧?其中包括三次加息,那么我们看无论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首先对灾害性气候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是吧!第二,对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是无能为力的,那么也就是说,所谓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实际上我认为是针对30%的这个流动性过剩,但是按照我的看法,这个在对待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上,你对这个热钱的涌入的这个东西,你用不断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它也是起不了作用的。
考虑到投资过剩的话,照理讲,我们央行它实际上更多的可能应该本来是考虑加息的。现在央行确实比较矛盾,因为加息又会导致热钱更进一步进来,所以这一轮调控我们看到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但是跟我们刚才的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对当前CPI居高不下,甚至包括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都起不到一个直接的作用。这是我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个基本的一个评价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