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实习记者何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儿童节向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捐赠交通安全用具。
在儿童节当天向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捐赠的新型交通安全标志帽,配有“学生信息卡”及“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外伤害险”,将保险、急救、医疗机构三方引入到中小学生交通事故救治方案中,建立了“绿色救助通道”,最大程度避免、减少交通意外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伤害,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每到六一儿童节,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也都特别期待能够得到一份节日礼物。他们有的希望爸爸能够给他们买辆自行车,有的希望妈妈能给她们买一套橱窗里的芭比娃娃,这些愿望甚至被编进了自创的歌曲里。今年的“六一”,北京市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终于戴上了属于自己的新型交通安全标志帽,既为他们的安全多一份保障,又让他们的父母可以少一份担心。
据了解,全国每年约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开展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针对打工子弟等全国3568万贫困家庭学生,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将长期、持续组织社会爱心力量展开公益捐赠,号召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问题,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宣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以实际行动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营造和谐交通环境。
活动旨在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唤起社会各界关注、营造和谐交通环境、减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的重点即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营造交通安全环境、推广“小黄帽路队制”的成功经验,组织社会力量向贫困家庭学生捐赠交通安全标志帽,最大限度避免、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