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 今天下午14点,东方网将继续为大家带来2011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三的直播,全体大会三的主题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与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构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吴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渣打集团执行董事兼亚洲区行政总裁白承睿,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Marc INTRAER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 [14:04:04]
[东方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将主持会议。 [14:06:30]
[东方网] 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监管相对于金融创新的滞后,以及对顺周期风险的忽视。美国的Dodd-Frank法案一系列监管改革计划,这些计划推进情况如何?对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全球领域的金融监管改革与协调又有哪些新动向?国际基金组织、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等机构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看现场嘉宾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精彩的思想交锋。 [14:10:36]
[黄明] 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们大会三的题目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与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构建”,我们今天这个题目其实很重要,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体系很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包括在宏观层面无论是对市场价格泡沫对连锁性系统的风险,还是市场与区域间缺乏协调,以及微观层面的市场披露、清算以及结构杠杆等方面,都有很多缺陷。 [14:12:15]
[黄明]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Dodd-Frank法案通过之后,以及欧洲相应的法案通过之后,引起了全球针对这些缺陷进行的一些修改,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新的法案执行得怎么样?美国欧洲的这些法案的制定对全球其他区域的影响怎么样?全球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怎么样?国际各个组织之间对宏观审慎这样一个监管推动怎么样?最后加上我自己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宏观审慎监管背后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把这个问题问清楚了才知道怎么做。很高兴今天讨论问题有国际国内宏观微观一些专家,我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下。 [14:12:52]
[黄明] 他们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先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央行行长吴晓灵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院士,渣打集团执行董事兼亚洲区行政总裁白承睿先生,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Marc INTRATER先生。 [14:14:01]
[黄明] 今天大会嘉宾每个人先谈五到六分钟,最多一定不要超过10分钟,我们会给嘉宾间有一些探讨,最后希望留出十分钟给大家有机会提问题,首先有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先生演讲。 [14:14:53]
[孟文能] 各位下午好!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来到这里参加这个嘉宾云集的论坛,而且我知道这里有各位来自于金融界的专家,我首先感谢上海市政府、中国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对我们发出的邀请并且给我这个机会来发言。同时我也要感谢大家的盛情款待。今天我要探讨的话题非常广泛,涉及到金融监管各个方面,只有五分钟,所以我只讲一点:宏观审慎的监管。 [14:16:31]
[孟文能] 首先要说的是一个可信的、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宏观审慎政策?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传统的方法就是,如果我们有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汇率的政策,另外我们还应该有非常稳健的微观审慎政策,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有稳定的金融环境了,但这是以前的情况了。 [14:17:26]
[孟文能] 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两者相加并不一定能保证金融稳定,所以现在就提到了所谓的宏观审慎政策,我们可以把我们已知的概念和它进行对比。也就是左边和右边的。在左边是宏观经济政策,右边是微观的审慎政策,在当中就是宏观审慎政策,当然这之中还有界定不清的政策。 [14:19:55]
[孟文能] 微观审慎并不一定发生作用,因为你只是关注单个机构的稳定性,并不是说系统整体就稳定,就没有系统风险,我们所忽视的是没有能够注意到,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连接,而每个金融机构自己能很好管理风险,但是我们没有能够关注到系统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风险和杠杆其实在金融体系中是一个整体。 [14:21:22]
[孟文能] 同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货币政策来控制CPI。但是我们对于资产价格的通胀往往了解地非常少,所以一方面风险增加,杠杆增加,而同时资产价格又出现了泡沫,这样子就会导致不稳定。在那个时候央行其实并没有能够有效控制资产的泡沫,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宏观审慎。这其实是一个新概念。 [14:22:28]
[孟文能] 我们已经开始做一些实验,我就列出了一些,所谓宏观审慎政策下面的一些例子,但是我这不是教科书也没有列出,只是给大家一些例举,看看什么样政策是央行在宏观审慎方面做的实验,希望以此确保系统性的稳定,包括一些审慎措施,比如说资产负债比、资本拨备的要求。还有一些财政上的措施,比如说交易税、资本增值税,另外还有一些行政性的措施,包括土地供给措施,这只是一些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宏观审慎,适用在金融系统中的一些宏观政策,特别适用于资产市场、房地产市场。 [14:23:39]
[孟文能] 我们在落实这些政策的时候,要考虑什么呢?有几点特别重要。第一,灵活性;第二要考虑大的背景;第三,一致性;第四,可信性。首先,这个政策要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审慎政策更加灵活,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尾端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到这里的事件。 [14:25:48]
[孟文能] 另外对于风险的分布也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尾端风险是如何来相互作用的,也不知道一个地方的危机如何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因为它们相互的连接非常复杂,金融市场上产品也非常复杂,所以在这方面的不确定性很大,任何政策要有灵活性,要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 [14:25:54]
[孟文能] 第二所谓的背景性,很多事情在发生,所以我们没有具体的目标,比如说货币政策要控制CPI和通胀,但是在金融稳定性方面并没有单一指标来借鉴,我们要考虑到系统中整体的风险,而且采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个最有用,哪个最会带来扭曲,所以可能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工具,一小步一小步来使用这些工具。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验,这次可能用的,下次就不能用了。 [14:26:46]
[孟文能] 第二个是背景性,要考虑到宏观政策的背景和机构的背景,今天早上就有人提到了,在宏观审慎的情况下,必须要知道在经济循环的每个阶段,因为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对阶段有准确判断,可能会有问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在整个金融不稳定方面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根源于很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匹配以及汇率问题不匹配,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宏观政策只是对这些政策的补充,而不可以对这些政策进行替代,它不可以改变这些根本的问题。 [14:28:49]
[孟文能] 因此我们还必须要有非常有效的金融监管,减少对于宏观审慎政策的依赖,今天早上刘主任提到了要加强宏观审慎的纪律。过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非常重要,我们仍然需要支持,我们要提供相应的措施来给市场的参与者,让他们自我检查。宏观审慎行动不应该带来道德风险,不应该给这些金融机构和银行带来自我道德风险的可能性。 [14:30:51]
[孟文能] 虽然我们在进行一些试验,很多中央银行和一些地区政府都采取了临时性的措施,我们要向市场传递非常清晰的信号,和货币政策不一样,货币政策所有人都可以清晰的理解,财政政策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在宏观审慎采用了一系列政策和工具,我们很有可能会失去市场的可信度,我们必须要确保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有很高的风险的溢价,所以我们必须清晰地为宏观审慎政策建立一个非常明确的框架。这样的话,在这样的框架之下,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行动,我们必须要有非常大的透明度。 [14:31:31]
[孟文能] 谈到了宏观审慎政策我认为是非常新的领域,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我认为,举办这样的论坛,来讨论宏观审慎政策,哪些政策可以发挥作用,哪些失败了,非常重要,这样向市场传递非常重要的信息来保证宏观市场的稳定性。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踏上了这样的旅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措施和新的进展。 [14:32:41]
[黄明]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您,你的发言中关注的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事实上我有一个微观的问题想问你。因为你来自于新加坡,所以想问你,人们一直在谈Dodd-Frank以及相似的欧洲的政策,限制了OTC的衍生品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那么因此新加坡和香港,就有机会,能够实现监管的套利,你们能够吸引很多的衍生品从欧洲从美国流向新加坡、香港地区,您认为如何了平衡新加坡OTC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又要和全球的衍生品市场进行协调? [14:33:08]
[孟文能]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不断地进行讨论,我们必须对全球的金融稳定性的改革进行不断的讨论,让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对一系列的原则和准则达成一致。同时要允许在国内进行相应的灵活的做法,我们认为新加坡香港都积极参与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讨论。这个委员会非常关注金融衍生品市场,OTC也很关注这个市场。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共同的标准,让所有的金融中心、让所有金融体都执行这样的标准。新加坡香港都有非常严厉的监管,当然我们会制定灵活的国内和区域的政策,和欧洲和美国不同,所有人都希望在过去不同的金融市场出现的不同的套利,我们现在都在讨论巴塞尔协议,在华盛顿大家都在讨论,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消除我们都认为是不好的监管套利行为。 [14:34:35]
[黄明] 下面有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女士。 [14:34:54]
[吴晓灵]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与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构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题目,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值得探讨,限于时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五到六分钟,我就非常快地讲一个观点,就是加强监管协调,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今后世界监管改革的大趋势。 [14:36:08]
[吴晓灵]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该不该搞监管,中央银行在监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各种各样的实践,我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4:36:29]
[吴晓灵] 首先,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改革主导作用是本次金融危机重要的经验总结,本次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向金融体系和社会注入流动性的机构,是能恢复市场信心的权威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定海神针。本次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如果缺乏对金融监管信心则会延误最佳时机。 [14:42:15]
[吴晓灵] 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不能提高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这个职能只有央行能够承担,这不是因为央行管理人员本身素质高低,而是央行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因为只有中央银行垄断了现钞发行权才能够有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才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来采取措施来拯救市场的信心。 [14:42:29]
[吴晓灵] 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主导作用,关键是掌握监管信心的权利。央行是否直接承担监管职责?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各国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设置,但是让央行掌握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并保留央行在有疑问的时候,对金融机构,特别对银行的检查权是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 [14:43:15]
[吴晓灵] 中国2003年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提高了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技术的水平,但至今没有形成监管协调的常规机制。监管协调不能只是“三会”间的协调,而应该由“一行三会”组成,财政部也应该是重要的观察员。在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中,应妥善处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消费者保护的关系,三者应形成协调与制约的有效搭配,这样才能有利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产生的腐败。 [14:44:50]
[吴晓灵] 我并不主张由于央行应该在监管当中在宏观审慎监管中负有职责都把所有的职责向央行集中,这也未必是最好的方式。而应该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三者间形成一种制约的关系。 [14:45:01]
[吴晓灵]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央行与监管机构各自定位的问题。央行管宏观,监管管微观,所有总量政策及金融机构的杠杆属于宏观政策应该由央行来制定。 [14:45:42]
[吴晓灵] 二、处理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以功能监管维护市场统一秩序,以机构监管保证单个机构的审慎合规经营。如果我们不坚持功能监管的原则就会制约市场的发展。而我们国家当前监管格局中,在机构监管为主的框架下,实际是就是制约了市场统一性的管理,我想这个也是我们今后应该注意克服的。这就是我五分钟的介绍。谢谢大家! [14:46:46]
[黄明] 谢谢吴行长,吴行长离开了央行还在为央行呼吁。当然了,其实我觉得她说的特别好,她不是一个狭义为央行呼吁,说了远远比这个重要的问题。通过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我们看到一个教训对中国的意义。我们知道金融创新,不管是衍生品,还是其他产品的创新,很大的作用就是绕过政府监管,而监管方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协调,这个机构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重要,非常感谢吴行长强调这个问题。 [14: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