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5月2日电 题:“红土地”上“橄榄兵” 武警湖南总队桂东县中队爱民记事
张东波、谢四平
83年前,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一个叫做三十六担丘的稻田土台上,毛泽东同志掰着指头向工农红军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这支新型人民军队有了铁打的纪律。
在这“第一军规”诞生的地方,一支身着“橄榄绿”警服的武警官兵驻守桂东县60余年来,始终不忘当年红军传统,守规似铁,视民如天,为促进桂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郴州市委、市政府两次做出向“武警桂东县中队学习”的决定。中队连续23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先进党支部,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守一方稳定,护万家安宁
自1950年10月组建以来,中队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宗旨,在担负着县看守所看守任务、维护着当地社会稳定的同时,只要人民群众遇到危难,都会挺身而出,用忠诚护卫着老区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宁。
2001年12月的一天,增口乡白坪村几位村民携带全村村民募集的16万元资金进城购买碾稻机时,被4名外地流窜歹徒盯上。当村民们在县城汽车站上车时,4名歹徒突然抽出砍刀,公然抢劫!
“住手!”眼见歹徒就要得手,2名武警战士有如神助闪现在眼前。原来,中队班长李宗科正带领战士谭国顺在车站执勤,听到歹徒叫嚣和群众呼救声飞速赶到。见只有两名武警战士,4名歹徒叫嚣:“别多管闲事,不然连你们一起捅!”
两名武警战士毫不退缩!班长李宗科瞅准一个歹徒,猛地一个“插裆扛摔”,将其掀翻在地。谭国顺一个“转腕夺刀”,将一名歹徒擒住。其他两名歹徒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均被紧急赶来的中队援兵和公安民警擒获。
几天后,白坪村村民敲锣打鼓,将一面写有“人民卫士”4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中队。在中队荣誉室里,像这样的锦旗挂满了整整一面墙。近10年来,中队出色完成历次处突维稳任务,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名,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有求必应!这支仅有30多名官兵的武警中队用血肉之躯和赤诚之心为桂东老区人民构起一道钢铁般的安全屏障。
2008年8月1日,特大洪灾袭击桂东县城,地势低洼的桂东县荣军院一片汪洋,住在院内的9名老红军、老战士被洪水围困。
“就是牺牲生命也要将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老人们救出来!”危急时刻,时任中队长的胡成志带领15名战士,冒着滂沱大雨,跃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冲进院内,手挽手、肩并肩搭起一架“人体浮桥”,托举着老人从战士们的肩上转移出来。
当最后一位老人被转移至安全地带,一个浪头将站立在最前面的胡成志卷入洪流 被冲到下游百余米处的胡成志奋力抓住一根树藤,才从洪魔中挣脱出来。
不久,一位当地画家来到中队,将官兵们舍生忘死救老人的动人情景,浓缩进中队营院一面墙上的一幅彩色油画中,画名就叫“人体浮桥”。如今,中队的这面墙从头至尾已被8幅大约2米见方的油画相连,那每一个画面都讲述着一个中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如父母”的动人故事。
近20年来,中队官兵先后参加抗洪抢险30多次,抢修道路塌方20多次,扑灭山火50余起,抢救群众千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