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2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提案》,提案指出2010年万亿融资是A股全年大跌14.3%位列全球股市涨幅倒数第一的重要原因。谢卫认为,企业直接融资过快过猛,对证券市场的走势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发挥,也容易形成资金的浪费。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下,需要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形成必要的融资约束机制,遏制上市公司盲目超需求融资的冲动。
谢卫提案:
谢卫
以下是议案全文: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提案
——民盟 谢卫(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
2010年,中国A股市场在GDP同比增长10.3%的情况下大跌14.3%,在全球主要证券市场中名列倒数第一。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2010年上市公司的融资数量、金额,不但创出了历史新高,也创出了全世界的最高纪录——全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超过1.02万亿元。企业直接融资过快过猛,对证券市场的走势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发挥,也容易形成资金的浪费。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下,需要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形成必要的融资约束机制,遏制上市公司盲目超需求融资的冲动。
一、目前上市公司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股发行速度过快,融资额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统计表明,去年我国一共首发新股349只,几乎每天有一只新股发行,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间全部新股的总和。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平均每天供应1.6亿新股。募集资金为4879亿元,已经是连续第二年排名世界第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境外资本进入相对困难,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过度融资必将严重挑战市场的承受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新股发行价格过高,超募资金无正当用途,资源配置效率大幅降低。
统计表明,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创出了59.22倍的新高。与目前二级市场上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不相上下,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高达70倍,过高的市盈率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去年一年的超募资金达到了2099亿元,超过了2006-2009年四年的总和1837亿元;这些钱,由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投资,容易造成资金的极度浪费,相对于社会上众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紧张而经营困难,资本市场的过度融资更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3、银行业融资过多,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在去年总共1.02万亿元的融资额度中,银行业的企业融资额度明显偏高,占A股市场总融资额的30%。今年以来,也已有部分银行宣布了新的融资计划。证券市场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将三成以上的资金再度投向为企业间接融资服务的银行,等于是扼杀了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大量宝贵的金融资产重新进入银行系统后,在现在的信贷格局下,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还是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传统企业,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不实,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现象仍然较多。
由于上市公司融资所需审核时间长、环节多,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又会因为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原因,造成项目资金超支。因此不少上市公司总想将资金一次圈个够,会编造一些根本不打算实施或者是未经严格立项审查的项目,等到融资款到手,便将之前的项目取消或是更改,最终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与预期严重不符,损害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