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软件怎么办?”
“我自己来写吧!”
“你会写软件吗?”
“不会,但是应该不会难吧。”
30年前,马克·邓普顿(Mark Templeton)在一家生产模具的工厂工作,他踏遍全美都无法找到一款适合公司流程的软件,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操刀,却遭到了合作伙伴的质疑。
“写软件应该不会太难吧?”从此邓普顿踏入了软件行业的大门。今天,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软件公司之一思杰系统的总裁兼CEO。
从2002年临危受命担任思杰全球CEO到2006年将思杰的业绩翻倍,邓普顿对自己喜爱的软件事业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回顾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历史,也只有不到50家企业的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思杰在2006年就已经达标。
2007年,邓普顿将中国看作下一个要征服的领地,他对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
“没有一个全球CEO能像邓普顿那样如此用心地了解中国。”思杰系统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回忆邓普顿来到北京的情形:他不是只看看报表,也不需要奔驰、宝马鞍前马后,他更愿意穿一双球鞋,花两块钱坐地铁走遍整个北京城,“玩累了就找一家KFC解决午餐”。这就是一个CEO用脚去丈量中国的真实经历。
2010年8月,邓普顿第三次来到中国。这次他在思杰iForum大会上“秀”了一把。为了告诉台下的1000多名观众,即便是一个不懂软件的人也可以便捷操作,邓普顿“抢”过了CTO手中的设备,开始在台上自己“作秀”。
“我从来不把软件想得太复杂,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改进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在邓普顿看来,营销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把梳子卖给和尚”,而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找到人们真实的需求,这一点也恰恰是一个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为梦想转行的冒险家
邓普顿喜欢上软件行业的理由很简单:只因为有需要。
80年代初期,邓普顿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做木质模具的企业。“从开创时起,公司的发展就很快。但是我们也发现需要大规模提高整个制造工艺流程的效率,而软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邓普顿开始在市面上寻找这类能够适合他们的软件。
“但是当时软件产业的产品过于单一,很难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在合作伙伴要放弃的时候,邓普顿说:“我们还是自己来写软件吧。”从那时起,邓普顿就带着“写软件”的精神,开始和软件打交道。之后的一年,邓普顿终于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软件。
“我看到了软件的魅力,也看到企业对它的需要。”在把软件交给合作伙伴的同时,邓普顿也递上了一封辞职信,“亲爱的伙伴,你来运作公司吧,我要投身到软件事业了。”邓普顿的行为颇具冒险性,毕竟他对写软件一无所知。不过,在他看来会不会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要。
“刚刚进入软件行业的时候,我遇到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当然今天他们已经很出名了。在当时软件行业还很年轻,规模也还很小,但是机会却很多。”虽然邓普顿在一家小软件公司任职,但是他看到有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来这里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一年前,我有和他们一样的经历。”
这让邓普顿更加坚信软件带来的力量,“那时,我们所有人的激情,并不在于通过做软件赚多少钱,而是想通过软件改变世界。”
思杰成为让邓普顿梦想成真的地方。当虚拟化、云计算对大众已不陌生,当“移动办公”、“空中飞人”司空见惯,邓普顿终于等到了让软件发挥“时空大挪移”作用的时代。
思杰正是这样通过软件改变世界。“他们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办公,不再被环境所约束。”邓普顿告诉记者,“去年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国际空间站的一位宇航员从太空发来了一个微博给他的太太,只有一句话‘亲爱的,猜猜我在哪里?’他甚至可以在国际空间站和自己的家人沟通。”
对于思杰创造的这一切,邓普顿也感到非常兴奋。邓普顿的好友TOM有一天晚上和家人用餐,但是工厂那边此时打电话对他的设计有修改。TOM手里只有一部智能手机,结果他用WiFi的功能上网,并用虚拟桌面调出庞大的数据程序,完成数据确认并发送到工厂。“这种移动式的办公方式既不耽误工作,也不会耽误生活。”邓普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