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夏季达沃斯特辑录制现场
网易财经9月14日讯 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13日到15日在天津召开,网易财经《北京观察》推出达沃斯特别节目“寻找新经济领军者”。13日邀请了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渤海保险总经理王建东、圣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郭辉、德邦物流董事长崔维星四位嘉宾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出席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从多方面对中国经济和政策进行了解读,反响热烈。几位嘉宾都表示对此印象深刻。
王建东表示,印象最深的就是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讲到,中国经济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而且我们的政策要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各行各业对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更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结果更有信心。
郭辉表示,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演讲后,直接的感受有两点,第一对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还是蛮有信心,第二相信政府有能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感觉总理也很了解。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相信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会被有效解决。
崔维星也表示,觉得温总理讲话还是挺实际的,跟中国的形势切合得比较密切,对中国形势的把握也比较准确。听了温总理的话,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特别觉得温总理对于中西部的发展的强调,对中国下一步要发展中西部特别认同。他觉得温总理回答施瓦布先生的提问也相当好,也比较实在。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对待外资的问题上,温总理也承认,我们在跟外资的沟通上可能还是存在问题的,要怎么样改进。觉得这一点讲得非常的准确,不是仅仅强调我们没有对外资怎么样怎么样,而是能够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指出一些改进的方向,在未来这方面肯定会有一些大的改进。
新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彭小峰称他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等观点印象尤其深刻。他称自己作为从事新能源的人士,感觉新能源领域将来在中国大有可为。彭小峰称,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低碳经济、环保、减排,能耗的问题,新能源本身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投入,高环保为代价的,未来要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新能源领域可扮演的角色和发展是非常非常多的。彭小峰表示,他对新能源领域非常信心,他相信再过五到十年,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发电这一块,一定可以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那个时候,对我们的整个经济的改变可能会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彭小峰称,对新兴产业来讲,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会促使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一个很大的成就。新能源行业就更是这样了。所以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他们做的最多的是人才的培训和技术的积累。2009年是公司成立以来资本投入最多的一年,这也是和金融危机成就的机遇是相关的。而这些措施也使得他们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突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公司利润也在不断增长。
彭小峰表示,新能源行业本身是一个政府引导和支持性烙印非常深的行业。因为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发展,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发展不起来的。包括最近我们国家把新能源定为战略新兴产业,这也是和我们政府的引导和发展是分不开的。过去在新能源行业里面可能是在日本、德国、欧洲美国他们相对的对新能源的技术支持和市场的发展,比我们要早一点。由于各国政府的支持,感觉新能源行业过去五年发展很快,并且未来会越来越快。我们这个行业在中国实际上才真正开始发展。五年前我们在光伏行业,在新能源行业方面的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落后的,通过这五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产能、技术、规模、行业标准的制订上都取得了相当的话语权,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国际化要真正参与到海外市场主流的运作之中
在谈及国际化的问题时,郭辉表示,全球化是作为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国际化不是简简单单的把产品卖到国外,用OEM的方式卖到国外就算国际化了,国际化的标志要真正参与到海外市场的主流的运作之中。
郭辉称,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想法,圣象还是首先和一些欧美的先进企业进行一些战略合作,通过合作了解到国外这个行业的一些运作规律,同时也对自己一些人才方面进行一些培养,通过几年的培养,圣象从2008年开始进入到国际市场,在一些主流市场收购了海外的一些销售渠道,使圣象的品牌和渠道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总体而言,圣象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切入国际化:第一个是产品能够出去,能够使圣象的产能和风险有一个平衡,国内和国外的市场还不太一样;第二个就是资源。从木材来讲,中国是一个比较贫乏的国家,而有些国家在这方面的供给还是比较充裕的,像俄罗斯,非洲一些国家。圣象在海外也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设点。第三个就是从研发的角度,从产品开发也好,创新也好,通过跟国外这种公司的合作,圣象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当被问及国际化到底是企业自身非常迫切的需求,还是说主要是为了资源拓展的诉求时,郭辉表示,这种国际化的驱动不是单一的,首先这和一个企业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有关。跟你企业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有关,比如圣象走了十五年,我们想再用十年的时间把圣象打造成全球有影响的木业产业集团,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或者战略。基于这样一个想法,你还把这个企业局限在国内是不够的,所以就必须参与到全球的一体化之中。这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讲的。
另外一个从需求上来讲,无论是中国产品从目前看,它是有能力走向国际市场的,首先从它的制造成本,从它的设计能力以及生产水平,现在基本上是跟国际同步的。但是从制造成本来讲,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这就使把国内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可能。
第三个就是从资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不管怎么样,地板中有一部分材料还是来自于珍贵的木种,这种珍贵的木种,生长期一般都是80到100年。这在中国是非常稀少的,所以这样的木种只有靠进口,比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非洲、南美,有丰富的资源。这样从资源的可利用角度来讲,也是需要这样走的。所以这是几方面需求的共同作用。
王建东则表示,国际化是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不管是国际资本流动还是外商投资,不管是外国人到中国还是我们到外国,都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这个过程也会有很多的困难,从经济学上讲这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大多都是很不容易成功。最简单的说我们出国去吃个饭都很难,甭说再做企业,甭说再把产品卖给人家,所以国际化的路是一条艰难之路,但是也是成功企业的必经之路。
王建东称,渤海保险也一直在做国际化的事情,这两年一直在谈一直战略投资者,引入国外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保险集团,今后不仅在资本方面,而且更多的是在技术交流和对行业的理解等各个方面进行合作。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竞争力
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代表,崔维星表示,人力资源成本在不断上升,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未来层次越低的行业的工资肯定会涨的越快。这也是政府愿意看到的,因为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他觉得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一要给员工涨工资,第二要给员工降低劳动强度。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可能招人会越来越难。招人越来越难,在竞争中可能就会败下阵来。这是现实的问题。再一个就是你又要涨工资,又要降低劳动强度,那怎么办?这似乎是死路一条,那么就要升级,就要信息化,就要优化流程,就要多上一些自动化的设备,就要简化一些环节,就要增加一些准确的控制,就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在这些方面都要有一些新的突破,新的创新。否则的话,在竞争中肯定会败下阵来。
关于产业升级的难度,崔维星说,他前一段去参观了UPS在芝加哥的一个汽运中心,对方的劳动效率是他们的20倍,从这一点他觉得其实提高效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从自己所处行业的角度来看,提高效率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就是流水线,“我们的分捡系统要怎么样,条码怎么样上,他那个地方是1980年建起来的,(到今天)已经30年了,在30年前他们就已经有这种系统了,而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其实这方面我感觉并不是一件非常高深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以前没有做?因为以前的劳动力成本低,大家都不去研究,现在劳动力成本高了,又要提高工资,又要社保,甚至还要工会的问题,这方面就凸显了,那我觉得就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这可能还是在升级方面,我认为还是有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