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经营没赔钱"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img%2F20100817%2F86KDEFI8_0.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ign="center" border="0" />
北京奥运会闭幕两年来,“奥林匹克公园内的14家企业基本都实现了现金流持平,无一亏损。”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主任王春在出席奥林匹克公园文化发展论坛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奥林匹克公园已成为北京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据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鸟巢累计接待游客达1300万人次,水立方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这两大标志性奥运场馆的日均客流量一度超过了故宫和长城,也创造了二战以来历届奥运城市主要标志性场馆最好的经营业绩。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奥林匹克公园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参观旅游,成熟、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尚未形成。“门票收入占比过高,让地标鸟巢、水立方等的收入结构存在潜在风险。”李爱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公园维护政府补贴
何谓奥林匹克公园?王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一般都把主场馆或者比赛场馆集中的地区叫做奥林匹克公园,“所谓是不是像公园一样收门票或者一票制等都是一种误解。”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指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1159公顷,其中包括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体育场馆、中国科技馆及酒店等。
王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奥林匹克公园内除三个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收费以外,包括森林公园在内的其他场所都不收门票。去年,奥林匹克公园除经营性场馆以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性花费就达6亿元。
“去年森林公园所需人员工资、绿化养护等花费约2亿元,其他款项则基本用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他地点的环卫保洁、水系养护、绿化养护、夜景照明和公园运营初期硬件设施。”王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