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5月11日讯 “什么样的监管途径才是管理慈善款项最需要的?”在“圆桌论坛二:我如何理解慈善?”互动问答时,企业家们提出了可以采取信托监管、完善慈善税收制度、加强企业自律等解决办法。
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信义:“其实我们给上海市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上海有一个基金在管理过程中出了纰漏,领导就提出问题,如何监管基金?答案就是托管,由托管人按照规则来进行监督,看看使用款项的去向、比例等是不是符合规定,如果符合规定款项就可以划付,不合规定就不能划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不盈利的服务,我们愿意承担,这里有一个现成的模式。”
长安汽车副总经理王重生:“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逐步确立统一完善的慈善制度和政策体系来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完善慈善事业。我们理解慈善事业是一个自愿的事业,离不开健全的法律环境,国家应该加强慈善事业的立法进程,尽快制定一部完备的慈善事业促进法,并确立统一完善的慈善税收制度,提高慈善捐款税收优惠的比例。
同时还要实行普惠制,改变现行只有向特别少数慈善组织捐赠才能享受税收优惠的限定性规定,另外还要改进目前的免税程序,建立起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的免税程序,确实让广大捐赠者都能享受到免税的好处,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国情,逐步完善我国的慈善税收事业,也就是用法律的程序来完善这一举措,让老百姓都感到他们捐赠的钱用到了实实在在的地方,将‘要我慈善’变为‘我要慈善’,将‘让我捐钱’变为‘我要捐钱’。”
英特尔中国大区执行董事戈峻:“我想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企业自律机制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大灾之后宣布了救灾计划,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都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本身就是企业自律很好的做法和机制,以后是不是能考虑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把经过严格审计的慈善用途包括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里,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强了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