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4日讯 九三学社今日向网易财经公布了他们本次政协会议的提案材料,一共有36个提案。以下是《关于推进海西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建议》的全文: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机,步入和平发展的崭新轨道。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求真务实,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应抓住这个宝贵时机,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以积极交流破除偏见,以长效合作增进共识。因此,在深化“九二共识”和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平台,利用好其独特的区位及人文优势,加强两岸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应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统筹推进。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主体,长期处于对台工作的前沿。近年来,福建依托自身“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独特优势,不断扩大闽台间经贸、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福建已累计利用台资达140亿美元,占全国的1/4强;2000年以来,闽台互访教育界人士近万人次,举办两岸各类学术研讨会80多场次,交流交往日益频繁。福建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推动两岸经贸及科教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平台作用逐渐凸显。但也应认识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仍存在着发展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束缚了其两岸交流平台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把海西建设成为推进对台交流合作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将对台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在福建先行先试,把两岸交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福建建立对台经贸实验区,有利于融合两岸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加速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岛内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增强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建议在对台经贸实验区实行特殊政策。如在台湾对大陆商品解除进口限制后,考虑对台部分商品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货物自由进出;两岸贸易交易以人民币结算;建立综合保税港区,与台湾自由港区对接;结合港口建设,引进台湾高新技术、低污染企业入区,建立临港工业集聚区;设立两岸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简化台资项目、投资主体资格证明的公证和认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对台经贸实验区的规划,加快相关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旅游服务业发展;引入台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及教育模式,结合海西重点产业项目建设,针对实验区乃至海西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等等。
被誉为“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工业园是世界科技园区建设的成功范例之一。一方面,由于台湾近年来经济形势、投资环境、土地、人力资源等制约,其在岛内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大陆经济发展强劲、投资环境优越、土地及人力资源丰富,但科技园区建设普遍存在管理模式、资源利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不足。两岸在此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给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增加了两岸深度合作的必要性。建议在福建创建海西新竹科学工业园。一方面,福建有着良好的科技服务软环境,已经积累了不少科技平台的建设经验,且具有高新技术产业众多、高校特色学科实力突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福建对台区位优势明显,在多项科技领域与台合作密切,且对周边省份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我们认为,海西新竹科学工业园依托海峡西岸土地、人力资源和政策优惠等优势,引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机制,吸引海峡两岸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入驻,在增强产业技术标准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会对大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通过不断深化的合作,增进两岸知识界、科技界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当前,尽管“大三通”的启动很大程度降低了两岸交流的成本,但资金匮乏仍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阻碍之一。全国各地特别是海峡西岸,对台交流的经费有限且分散,致使不少交流活动难以持续开展,在文化、教育交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如近年来开展过多项两岸教育交流活动的厦门双十中学,现已面临交流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得一些两岸青少年交流项目难以持续开展,交流的内容和规模也受到制约。同时,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不少大型交流活动只能存在于构想,难以策划实施,严重制约了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前不久,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两岸要继续推进经济合作,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要积极加强人员往来。这些重大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构建对台经贸实验区、创建海西新竹科学工业园等措施,更不能缺少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以目前有限而分散的交流经费及其管理方式,显然难以支撑。建议中央财政出资并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成立两岸交流基金,以鼓励和支持两岸开展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合作,解决两岸交流活动经费不足问题,依此培育更多的交流主体、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局面的形成。
长期以来,海峡西岸作为对台海防前线,中央对其投入很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前28年中央在福建的投入只有10亿元,占全国总投入不到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福建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安排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但其享受项目补助的标准较低,加上福建地形地质复杂,交通项目建设成本高,地方筹资压力大,致使福建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同时,福建90%的县市是革命老区,不少地区经济落后,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较差,加快这些地区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随着海西经济区在两岸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逐渐显现,许多中西部省份也开始借助该平台,积极拓展对台交流合作。一方面,这对福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福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另一方面,仅依靠航空和水路两种交通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台交流合作的需要。作为京台高速重要部分的台海通道建设正式列入国家交通规划之中已有四年,而两岸学术界针对此问题已共同论证了十年,认为技术层面已不存在较大难题。当前,两岸关系积极稳步发展正是开展前期工作千载难逢的机遇。建议国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中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的扶持,提高福建省内和与周边省份省际间的物流运输能力,推动连接台海两岸海底通道项目尽快实施,为对台交流合作向大陆腹地延伸打造坚实的基础。
【社中央课题,执笔人谭凯(参政议政部),张化本修改,赖明副主席指导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