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4日讯 九三学社今日向网易财经公布了他们本次政协会议的提案材料,一共有36个提案。以下是《关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建议
长期以来,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此次金融危机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导致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很不合理。表现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份额逐年降低,从1998年53.1%下降到2006年40.6%;二次分配后,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8.2%下降到57.8%;相应居民消费能力不断下降,上世纪80年代,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超过62%, 到2005年下降为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48.8%下降到2005年38.5%,而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约为78% 。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收入比从2001年5.37倍扩大到2006年9倍,据有关研究表明,实际差距甚至达到30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1;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之高为多年来少有,但仍然比城镇居民低2.7个百分点,当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33:1;相应地,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996年18.8%,下降到2006年9.5%。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年来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大大加强,从而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2004年电、油、运输、热力供应,黑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制成品、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大垄断行业利润总额占了全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1.2%,2007年上述行业利润比重进一步增加超过60%,其中有80%左右来自国有垄断企业。国有垄断企业凭借行政垄断攫取了大部分利润,而其余行业的数百万中小企业只能争夺不到40%的利润,大多数处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只能靠压低劳动者工资赚钱。需要指出的是,国有垄断企业取得的垄断超额利润,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全民利益,相当一部分利润通过各种形式被内部人瓜分。二是企业负担重。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5.1万亿元, 占GDP比重突破了20%。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税制特点,政府的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渠道。税收只是“小口径”税负,财政收入是“中口径”税负,政府的全部收入才是“大口径”税负。而大口径税负为小口径税负的两倍甚至更多 ,超过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这其中还不包括普遍存在的种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形形色色的索贿受贿等实际由企业和老百姓负担的费用,从而进一步恶化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压缩了劳动者提高报酬的空间。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允许农民自由进城务工的同时,原有的户籍制度,差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没有触动,致使农民工难以实现向城市的稳定转移。同时,在现行制度下,由于没有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农民最大的两项不动产——土地和宅基地不能流动,进城农民工难以获得原始积累融入城市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民向城市的稳定转移就不可能大规模发生,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就难以扭转,农村消费也不可能真正提高。
金融危机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迫使我们必须正视长期以来内需不足的深层次矛盾。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制定反垄断法的配套法规,切实清除民营企业进入各种市场的壁垒;其次,用规定垄断企业最低产品供应量、最高限价、提高资源税和上缴利润等办法减少垄断利润。
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在减税的同时,要着力解决“三乱”和商业贿赂问题,从而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是建立真正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使劳动者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利益。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实现稳定转移,从而一方面使转移的农民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农民而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中小城市应尽快完全开放户口,并在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应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使进城农民能够在城市定居。
四是扎实推进包括养老、医疗卫生、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只要解除老百姓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中央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将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在内的民生工程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更由于这些事业不像投资其他领域可以增加GDP,有利于提高政绩,执行起来很可能被软化甚至走样。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些投资的执行监督,从而将各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社中央课题,执笔人郭悦、陈钢(参政议政部),赖明副主席指导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