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是我们外服08年的最后一次讲座,也是我们和上投摩根合作的第一次开始,意味着我们在理财讲座方面得到了最大力的支持,我们也要向上投摩根表示感谢。感谢冒着寒冷来听我们讲座的各位外企员工。
今天我们的讲座是关于基金的,首先要介绍一下这次的合作方上投摩根,他是由中外合资,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和摩根富林明公司组建。摩根富林明是JP摩根旗下的公司,已经有150年专业资产管理的经验。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在整个国内是最大的地区性信托机构。自成立以来,上投摩根始终坚持为投资者争取最佳主动回报的策略投资,也获得很多殊荣。今天非常高兴可以请到王鸿嫔女士,也就是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来为我们做今天的讲座。王总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的经济系,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拥有16年的证券投资基金从业经验,曾经获得台湾证券暨期货发展基金会第五届“金彝奖”杰出投信投顾人才的奖项,在投资方面有着非常丰厚的经验。
有请王总为大家做今天的讲座,大家欢迎。
王鸿嫔:在座各位都是在外企服务的同仁,大家好!首先感谢外服提供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外服给我们在公司架构、人力资源上提供了很多的服务,今天我们也很荣幸有机会合作。
首先,恭喜各位。为什么我说恭喜各位?今天是冬至,加上行情不好、金融海啸,大家应该在家吃饺子、吃汤圆,来听讲座也不会马上让你赚钱,为什么大家还要过来?因为今天我准备了一些材料,希望和大家交流之后,大家可以有些小小的收获。我们相信此时此刻愿意坐在这边,首先你们对自己本身的投资是比较有高关心度的,也愿意在比较低迷的时候考虑投资。我们在05年一开始做致富100的时候,有10多人过来听讲座就不错了,人非常非常少。而我们的第一个股票型产品,也是在05年发行,投资到现在,尽管市场跌了很多,但是获利也是比较丰厚,我们希望可以再复制这个经验。
各位都是带着一些疑惑来的,我主要着重前两个部分: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布局2009投资策略。第三部分是讲我们明天开卖的中小盘基金,我不想花太多时间讲这个,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一个相当的经验。
讲座开始之前,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本身现在的工作或是在过去有商学院、财经背景的有没有?请举手。
谢谢,你们当中还是有部分客户有财经背景的。再简单了解一下,各位有投资基金的,请举手。
谢谢,你们大部分人还是有投资基金经验的。相信在大家中间,如果是06年上半年前入市,现在应该还有赚钱的。
1、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今天我想着重讲两个部分,第一是在过去一年多,全世界金融市场,现在也延伸到实体经济,所谓的金融海啸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因为这会影响到我们2009年的布局。
1.1 原因--新风暴、老问题
金融危机是怎么出现的,有很多人讲百年一遇等等,看起来是新的风暴,实际上是老的问题。在报刊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结论,有些可能还比较复杂。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高杠杆造成,利用高的财务杠杆,借很多的钱而引发问题。但是杠杆到底多少才合适?有很多的争论。
从05年我们做100场“致富100”讲座,到06年摩根基金大学,有很多场,只要我有机会出来和客户沟通,我还是会和大家说,大家可以忘记很多东西,但是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借钱投资,就算市场再好,对个人来说千万不要借钱。
但对企业来说,不借钱当然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负债和杠杆,但是杠杆太高风险就高。也有一些企业说我不借钱,都用自有资产来赚钱。这也存在一些问题,企业不上市就算了,如果上市,作为它的股东,难免会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过于保守?当然,在现在的市场下,我们当然希望企业很保守,如果换在两年前、一年前就会觉得企业应该更积极一点。
就金融业来讲,去年的次贷危机慢慢的扩大,风暴眼就在金融业。金融业早先有一个国际公示的杠杆倍数,就是必须依据“巴塞尔协定”。大家可能知道前几年国有银行要开始上市的时候,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改善资产状况从而能够符合“巴塞尔协定”,即对资产负债表的要求。拿银行牌照的企业,其负债就不能超过92%,最低的资本要求必须要达到8%。商业银行的杠杆比率最高不能超过12.5倍,即100元的本钱,不可以作超过1,250元的生意。
银行因为必须要遵守全球公认的巴塞尔协定,就象上了一个紧箍咒。如果没有遵守,就不能上市、挂牌交易。如果不符合这个协议,上市公司的股东就会遗弃你,这个银行会被降级,会导致各项业务都不能顺利展开。
今年的金融海啸,看起来也是与金融业有关,但是属于不受监管也创造货币的部分,即“投行”。投行的架构是怎样的?投行因为没有受监管的要求,不用遵守巴塞尔协定,最低资本要求更低。刚才看到是巴塞尔协议最高杠杆比率是12.5倍,但是投行不受证监会的约束,也不受全世界央行的约束,创造货币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事实上过去这几年整个资本的膨胀,投行成为主要的部分。
用几张图可以看出,当在牛市的时候,你要买哪种企业?当然是选择买高杠杆的企业。一样赚100块,本金10元和本金20元,本金10元的经营效率更高。所有的投资人在市场上涨时都喜欢买高杠杆的。但是这有没有风险?有。当市场逆转下来的时候,这样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就会非常的低。
我们举两个公开报表,第一个是摩根大通,也是我们我们外方股东。它属于综合性的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目前符合巴塞尔协定,它的“股东权益/总资产”比例就是7.88%。这次可以看到,在几个大的金融集团中,摩根大通是少数还有能力拿钱去买贝尔斯登的公司。它有没有受伤?有,当市场下跌15%的时候,他的资产从市价来看有受伤,但是没有血本无归,因为他拥有自己资产的比例比较高。
投行的例子可以看高盛,这基本都是公开的数据,高盛是金融海啸中少数幸存下来的投行,也是结构比较好的投行。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看到高盛的“股东权益/总资产”为3.8%,远不及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因为它是投行,所以可以采取高杠杆的操作,在牛市的时候,它的成长可以非常好。但是当整个市场大幅反转,它抵御风险的能力就非常的小。
1.2 风暴过后的影响
风暴过后,全世界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一,全世界财富损失约30万亿美元,里面95%的财富损失是全世界很大一批的有钱人,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接下来影响到实体经济,也许过一年统计结果会不一样,因为还将引发后面包含经济衰退、失业问题等问题。
另外,在你可以想出来的所有投资工具中,股票、外汇、商品包括艺术品等等,统统都下跌。
全球的金融业打消了9540亿美元的坏账,实际上就是投资损失。
另外,银行还缺钱,尽管打消了坏账,银行还有8230亿美金的缺口。
原本银行是可以倒闭的,因为它是一个商业机构。为什么有些重要的银行不能让它倒?因为它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活动。像今年9月、10月间,危机出现在银行之间的信用基本瓦解,银行之间互相不借款了,资金活动断裂。这就象说空气不好没有关系,至少人还可以呼吸,但是如果连空气源都断了,人就会窒息,这个人基本就会死掉。这就是各国政府罕见地出来联手救市的原因。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金融危机告一段落。但是是不是完全好了?没有,现在是恢复的阶段,还需要看实体经济面。前段时间和我的朋友交流,很多年来他投资绩效一直很好,去年大部分投资都撤了,损失不大,但是唯一有一项他赔了40%多。他赔在哪里?澳币,所以并不是放在存款就没有事。当金融对经济实体产生影响的时候,经济体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复元的
1.3 政府的调控理念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要看政府的政策?从这个图示看,作为股民我们很关心“股市安全”。,但老实说政府并不是最关心股市安全,股民赔一点钱,对社会稳定可能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但当股市的安全影响到“金融安全”的时候,这时候政府就要出手。所以,现在全世界政府都在出手,如果金融救起来,政府能直接受益。
如果继续传导,由“金融安全”到“经济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政府也将要直接负责。美国建国以来,没有什么国营的、政府持有的经营事业,基本都是民营的。其实不是雷曼倒,也是别的企业要倒,一定当有一个足够大的公司倒掉,才能引起重视。痛的感觉要够深,美国议会7000亿美金才可以通过。
如果经济安全没有做好,接着就会引发“社会问题”,这在欧洲已经陆续出现了,如果各位注意到,希腊已经因为经济的问题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最怕的是接下来影响到“政治安全”,没有一个政府要担上这个责任——政治安全。
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阶段,政府就应该做很多工作。我们看到,股市跌了政府是否会出政策?不一定。但是一旦到金融系统有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政府都会出手的。
1.4 重回凯尔斯学派路线
这波金融海啸之后,各国政府几乎全部都走凯因斯学派的路线,政府有的工具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降息,要刺激经济,让钱活起来。之前经济过热也是用货币工具,提高利率,把钱收回来,就是让你的钱不要往外流,不断的回收。
财政工具,可以减税、扩大政府的支出,由政府来扮演最大的买家,因为它希望民间做消费,在民间创造需求出来,但是民间创造不出来,只好政府出来扮演这个角色。
我们回到一个最基本的公式,经济学入门就要学GDP,做股市投资还是要看这个,为什么呢?GDP的组成就是民间消费、政府支出、民间的投资、净出口,也就是出口减进口。
过去我们主要靠进出口拉动,现在投资、政府支出也是主要的一块。虽然政府希望转型,民间消费的比重可以上来,中国希望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的概念。但是转型不可能隔夜间就实现,从开始计划、结构调整,能够用一个十年转型达到某种比例的调整就不错了。很不幸的是,这次我们在调整的时候碰到全世界的大经济循环。
出口部分,我们最大的买家—美国和欧洲经济消退,净出口一定会下降。
投资,过去包括本地的投资和外资的投资,一直很活跃,我们讲现在改革开放30年,以过去20年的来讲,投资的成长率是往上的,但是GDP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很难预期再有高的成长。
消费也上不来,当大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比较悲观的时候,钱就不敢花。
所以最后大家都是凯因斯学派,只有政府出来大量地投资,才能维持GDP的成长。最近全世界政府的政策都很相似,中国还出力最大,4万亿很明显摆在桌面上,很多政府也想做但是没有钱,比如说韩国,以刚刚讲的资产负债表为例,韩国就属于我们讲的“投行”类,韩国政府举债很高,高杠杆。冰岛的政府举债也很高,所以现在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