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在与永恒的时间抗衡
网易财经: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我看来,投资是必须要有的。过去70年当中,美元的购买力从1块钱到了7分钱,如果把钱放在银行里,某种意义上是对财富的不尊重,这笔钱是一定要打理的,但如何打理确实是个需要认真探讨的事情。比如我看一本书《投资者的未来》,其中有一张图,有债券、股票、黄金、现金,标注着这些分类资产的回报。在未来的更长期的岁月里,财富管理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如何做?从长期的角度思考它,而不应该是半年、一年的概念。
我们不太担心这几个月或者是半年、一年跑不过别人,实际上跑不过也是很正常的。另外,我们理解的价值投资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投资就像孤独的乌龟与时间竞赛》,投资某种意义上不是跟别人比,也不是跟自己比,某种意义上是跟永恒的时间相抗衡的。因为财富管理不是一代人的,是一个传承的。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假如只是从自私的角度留给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作为一个家族的信条,怎么让子女看待财富,理解财富,管理就变得很重要。从投资的角度,你今天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考的东西,我今天买进可以是为我自己,也是可以为子孙的将来,就看你这一刻怎么想。投资的很多东西看你怎么理解,可以很浅也可以很深,完全在你自己。
关于短期,我认为对思考很深的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个需要特别担心的地方,而且很多时候投资是需要上帝的祝福的,比如巴菲特不是在美国投资,是在发展中国家或有动荡的地方,会很难有出色的业绩,长期投资也是一样。我说要更加爱国,为什么?你投资要想创造更长的时间,你的国家一定要生机勃勃,有活力,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做投资也要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网易财经:您在这么多年的投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对这个市场没有信心了,想放弃的心态?
嘉宾:没有,如果我放弃这个职业,也不会做其他的事情。另外,实际上我们也很幸运,你看到我们国家这20年的改革没有太大的波折,比如92年的宏观调控等等,这些放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都是可以忽略的波动,整体来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投资是一个幸运的事情,所以就不存在放弃的想法。
我跟一些朋友在聊这些事情时,也有人说在中国投资很危险,实际上我认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做投资也要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原来我的朋友推荐地产股的时候,我们的客户有一些异议,他说投资这个地产股是看长期,但是这个房子只有50、70年的产权,我当时没办法从自然的角度、法律的角度说服他,但是现在已经很简单,《物权法》出台之后,事实上就是顺延了,而且无限期的。这个永序性的资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国家在发生潜移默化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有一些人应该能够看到中国这样的变化。
还有户籍的改革,中国现在二元制结构,农村和城市、城市和城市之间还不能自由迁徙,如果中国的老百姓能够自由迁徙了,这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我们国家在从根本的角度发生潜移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跟中国带来的机会和成长是非常大的,我对这个变化是充满信心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
也曾经历从技术派到价值投资的转变
网易财经:你进入这个市场时间很长了,刚开始对价值投资的信仰没有现在这么坚定?这个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
嘉宾:在中国作价值投资没有科班出身的人。我们92年开始时,中国的大学里很少有金融专业的,没有人很系统的告诉你投资应该怎么做,都是大家摸索的,原来就是看钱龙软件技术分析,看江恩波浪理论这些东西。后来到研究所,看到调研企业的这些方法,这样的方法分析企业,如果企业真的不错我们就买入,慢慢会有感性认识,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是谁?不是做技术分析的人。那么这些富有的人的投资方法是什么?基本上都是以价值投资为准的投资方式。
另外,投资本身还是要有一些天分的,到资本市场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很聪明的,比如我原来工作的地方,都是一些硕士、博士,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真正让一个人静下心来走一条路,坚持几十年还是很难的,大多数人是太聪明了,聪明过头了。
选股票没有独门绝技
网易财经:以前您曾经说过,您挑选企业就像挑选王冠上的珍珠一样,这些企业是如何被你选出来的?您选择的企业主要关注哪些要素?
嘉宾:我们选择股票的标准书上都有,很简单,至于我们如何看这些企业中国上市企业的明珠,也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考虑这些问题。比如有人对茅台有异议,因为茅台不可能像可口可乐一样的增长,但是在长达10—15年的阶段内,茅台这样的企业是有可能获得非常好的回报的,就看你如何来考虑这些。在其他的行业当中,比如我们说招商银行,至少在我们现在看它确实是中国金融业中最好的企业,我们就买它。过去100年已经证实了,银行业如果有很好的文化,有很好的制度,这个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能够长期维持,银行业也是容易做大的行业,我们就挑了这个行业投资。我们是顺着这个逻辑在走,不是有什么独门绝技。
调研细节:看企业就是去感受领导层的氛围
网易财经:那么现在你们对公司的调研过程当中,看重的是和管理层的沟通吗?
嘉宾: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茅台,我前几年去茅台的时候,我吃饭的时候,我坐在他们高管的旁边,他跟我介绍茅台的情况,介绍乔总的情况,但是我能感受得到,中间稍微有一些小小的潜意识的东西。实际上去股东大会听它的财务数据,不需要,为什么?因为已经有年报了,或者有调研的东西。你说去看它的销售,你也看不到。你看什么?你只是感受股东大会领导层的氛围、他们的眼神、他们的互动,你要用你的人生阅历,你对人的洞查力来看这个问题。
我这里有瓶茅台酒,是股改的时候茅台七个领导人签名送的,现在竟成了一个绝迹,因为乔总不是出事了,就不会再有,这就是股改时候唯一的一瓶。我们去参与这种事情,或者我们去亲临企业的会议,并不是我们需要不看财务报表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感受。就是你怎么用心来感受这个企业,这个可能需要一些人生的阅历和理念,就是你对人的洞查力。
你看巴非挑这种企业,挑这种管理层,他是希望他的女儿嫁给这种…这是莫大的信任。所以你要选择人的话,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因为我们中国现实社会条件,你只能是退而求其事,这就是我说中国很难产生巴非特的原因也就在这,就是你对社会的体系、架构还不足以人你有社会的大背景,但是在这个背景下,你是尽量的尝试去做。靠你自身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当中,潜移几十年的洞查力你自己来判断,我觉得只能是尽你所能。
网易财经: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这家公司不一定达到我们要求,但跟管理层接触后选择了这个公司?
嘉宾:我们原来也想投一个企业,这个企业非常好,但是我们去开股东会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公司的领导者也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人。但是那种惟我独尊的工作方式我们不太认同(这在中国上市企业当中是非常普遍的),对于类似这样企业,我觉得一个企业由一个人来决定,而不是由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来决定,对于这类企业我们是回避的。
网易财经: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企业口碑不太好,但是通过参加一次它股东大会,然后对它的看法出现大的改观。
嘉宾:没有。但是有一个感觉,好的公司股东大会都很民主、很开放。不好的公司,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独断的,你能在股东大会上感受出来。
网易财经:我们从网上看到东方港湾这去去年的收益是233%,能不能透露一下,到目前为止,你们这个团队的收益情况。
嘉宾:今年我们的回报,这个我还没有太在乎,还真的不知道,不好意思,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我没有刻意的去关注这些。因为我们4月份刚发了一个信托,你可以从信托产品知道,截止到今天,我估计可能会在30%以上的收益了。
我发现近期好像是绩优股有异动,从一般人理解的板块轮替来说,我感觉好像终于轮到我们了。在没有轮到我们之前,我们好像是26%的收益,我估计这几天如果涨,肯定会达到30%以上,我感觉,不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