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手机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知名风投KPCB分析师玛丽·米克尔曾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提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增长潜力,认为其将是下一个热门领域。而随着手机硬件市场的日益饱和,如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将视线放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上,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世带来了很多能够令用户眼前一亮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又被各个厂商一定程度的放大。
于是,在穿戴设备越来越热门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陷入到了一些误区中,这些误区有的来自于厂商宣传的误导,有些则源自于用户本身的思想创造力,觉得它很酷,所以它就很酷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尚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为了能让大家对现阶段的可穿戴设备有一个更正确的了解,下面笔者就换个角度为大家解读下所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大多数智能穿戴设备目前还不算智能
听到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个概念,大部分朋友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那种科幻电影中常出现的随身设备,能够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不过在目前来说,穿戴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相对来说还不够丰富,而且我们能够见到的穿戴设备,大部分还只能局限在拍照、导航、查看天气、辅助社交、协助监测健康信息及辅助运动方面,如Google Glass、三星Gear、Jawbone Up、Nike+ 等产品。
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智能个体,厂商口中的智能也只是依托于智能手机存在的,如果你没有一款智能手机,那么这些所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可能还不如一个卖相很酷的记录仪、一个纯粹的计步器或一款GPS导航仪,说白了,如今所谓的智能穿戴设备其实同移动电源的性质差不多,不过是可以穿戴的手机配件而已。智能穿戴设备将是它的最终形态,而目前的穿戴设备想发展到那样的阶段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刻意赋予智能属性 产品或许也将失去实用性
话说回来,在现阶段来说,如果我们为这些可穿戴设备本身赋予了智能操作系统,其所带来的效果可能也不会太理想。其实之前就已经有一家印度厂商推出了拥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了。
该手表名为Androidly,采用安卓2.2操作系统,配备分辨率为320×240像素的2英寸触摸屏、8G储存卡,拥有蓝牙、全球卫星定位、无线上网等多种功能。手表中插入电话SIM卡後,就可以实现通话功能、收发短信。该手表内置扬声器、麦克风和照相机,可以通过USB线缆连接至电脑充电或当作移动存储设备使用。
从配置上来看,这款产品能够算得上是一款小型的手机了,那么重点来了,对于一款屏幕只有2.2英寸的无物理按键的触屏手机,我们怎样才能方便的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操作呢?难道完全要靠语音操作吗?如果为了贴合智能一词而失去了实用性,那么这智能手表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而从这一情况来看,如今的穿戴设备市场之所以没有出现产品本身智能化的情况,相信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在没有解决设备独立智能后的交互问题的情况下,恐怕也不会出现大批真正的智能穿戴设备,即便出现了,或许也只是玩噱头而已。
可穿戴设备完全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只是实现还需时间
刨去交互问题不谈,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制约因素,比如功耗及续航时间的问题,这是目前智能手机领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尺寸更小的可穿戴设备,面对一支没有突破的电池技术,难道要一直借助移动电源来使用吗?而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大号移动电源绑在身上很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事,这也违背了可穿戴设备存在的意义。
所以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要想实现智能兼顾实用性,那么还有很多可预见及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的制约因素,不过不管怎么说,从大趋势来看,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可穿戴设备势必会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罢了,而当那天来临,或许可穿戴设备的形态也将会有所改变,语音、意识、虹膜控制,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等待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