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作品秦俑
采用本色真皮切割成小块,用细皮条连接而成,同时注入了现代的流行色彩,意在再现古代秦俑朴拙而威武的风采,将中国的传统内涵转换成现今的创意精神。
对话柴静关于《秦俑》
柴静:感觉你的作品没有什么脂粉气。
马可:可能这就是我的风格吧
马可:我比较欣赏那种有一定力度的女性。
柴静:这种力度不见得是你所说的那种硬朗的阳刚的东西。
马可:我相信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因为这种力度的来源,是她精神上的独立自信吧。我一直在想,就是新时代的女性嘛,现代女性她们需要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应该能够,就是说把握住这种感觉,提供最适合现代女性的一种独立的、自我的一种自信的服装、有性格的服装。
柴静:这之前你已经获得了“十佳设计师”的称号吗?
马可:对。我是1995年获得的首届中国时装设计师奖的。
柴静:那你参赛的作品是什么?
马可:我刚好1995年在北京的博览会上,推出了我个人的第一场专场秀。就是当时去参加这个十佳的评比,是从我的秀里面拿出一个系列,直接去参加就获奖了,当时我也觉得好像比较顺利吧。因为当时还很小,才24岁。
柴静:24岁?
马可:对。
柴静:你那场叫做“秦俑”的主题秀?
马可:那个是1994年参加那个日本“兄弟杯”,那个国际大赛,也得了一个金奖。
柴静:那大学刚毕业没有多久?
马可:对,两年了。
柴静: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她的设计主题居然既不是女性化的,也不是我们普遍经验范围当中的东西,是秦俑,你当时见过没有。
马可:没有。
柴静:就没有去过西安?
马可:很遗憾到现在也没有。
柴静:经过冥心的想像力在创作?
马可:主要是当时那个“兄弟杯”大赛的命题,它是要求要宏扬中华文化,从这个角度。当时选手是来自于16个国家的选手,可以说是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一些优秀的设计师。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呢,就是说宏扬中华民族文化,我一直就在构思,选择哪一个角度去切入是最为合适的,但是这期间,我也去找了很多资料。我在寻找的时候,一直在想,到底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这种根源在哪里?
柴静:那你觉得它打动你的是什么?
马可:是它的力度。我在创造,这个构思时在那段文字里这样写过,就是说它的浑厚、它的质朴、还有它的博大。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最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东西。
柴静:我想从那时候到现在,这种力量的龙脉其实是一直是在你的创作血液当中的。
马可:对,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