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多地的临床专家、科研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医学机器人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实施路径。
![]()
专委会正式成立,构建“医工融合”协同平台
专委会成立仪式于11月8日上午成功举办。成立仪式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吴芃教授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同时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共133名,涵盖我省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科、儿科、护理、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跨学科、跨区域的协同组织架构。
专委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系统提出五大核心任务,涵盖平台构建、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与产业转化,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医疗领域的标杆性组织。
具体任务包括: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临床验证—反馈优化”闭环机制;
打造高水平学术品牌,每年举办“粤港澳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并逐步推动其国际化;
建设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面向医生、护理与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围绕远程手术、AI辅助诊疗等方向开展高质量循证研究;
深化医企合作机制,搭建技术展示、临床测试与联合研发平台,推动国产设备高质量发展。
专委会将以“第一年夯实基础、第二年拓展深化、第三至五年树立品牌与持续引领”为阶段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论坛还将特别设置手术直播周、青年医工对话、企业创新展区等环节,推动技术展示与跨界交流深度融合。
论坛:学术盛宴,湾区前沿
成立大会后,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随即拉开帷幕。论坛设置了多场会议和专题讨论,内容涵盖泌尿外科、胃肠胰腺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专业领域。
粤港澳元素的充分彰显,成为论坛另一大亮点。香港的吴志辉教授介绍了香港机器人手术的发展,澳门的何舜发教授则分享了澳门泌尿外科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经验。区域协作与交流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的优势与活力。
论坛体现了“医工协同、双向赋能”的特色,直观复星、精锋医疗等企业的研发负责人与临床专家共同探讨了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瓶颈与创新方向,成为本次论坛的又一亮点。
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广东省在“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领域迈出系统性、组织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创新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