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超声医学科科普课堂 “科筑大屯”声动健康——超声医学科普之旅 受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基层科普项目资助】
小张拿着刚取的超声报告单,眉头紧锁。报告上“肝内高回声灶”、“甲状腺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等术语让他一头雾水,心里七上八下。“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严不严重?”他带着满腹疑问,快步走向医生的诊室。
“医生,我这报告上写了好多看不懂的词,您能帮我看看吗?”小张焦急地将报告递了过去。
医生微笑着接过报告,说道:“很多患者都和您一样,看到这些专业术语会紧张。别担心,超声就像给身体内部拍了一张高清‘地图’,这些术语只是描述‘地图’上的不同标记。我们来一起解读一下。”
超声术语:身体内部的“特殊语言”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便捷,但报告上的术语常让人困惑。了解这些“身体语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管理健康。
一、回声描述:图像中的“明暗信号”
超声图像上的黑白灰阶,代表不同组织的回声特性:
1、高回声(强回声):图像上显示为亮白色,就像照片中的“高光区”。通常代表致密组织,如骨骼、结石或钙化灶。
2、低回声(弱回声):呈现为暗灰色,常见于液体结构(如囊肿)或某些软组织(如淋巴结)。
3、无回声:图像上为黑色区域,通常为纯液体,如囊肿、膀胱内的尿液。
4、等回声:与周围组织亮度相近,可能提示正常组织或某些隐匿病变,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二、结构描述:洞察异常的“关键线索”
除了回声,医生还会关注结构的形态特征:
1、边界清晰vs边界模糊:
边界清晰:多提示良性病变,如囊肿或脂肪瘤。
边界模糊或不规则:可能提示恶性病变,需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
2、血流信号:
丰富血流:可能提示炎症或肿瘤(如甲状腺癌、肝癌)。
无血流或稀疏血流:常见于良性病变(如囊肿)。
3、囊性、实性与混合性:
囊性:充满液体的结构,如肝囊肿、肾囊肿,通常为良性。
实性:由实体组织构成,如肿瘤,需进一步评估性质。
混合性:同时包含液体和实性成分,如某些卵巢肿瘤,需密切随访。
小张听得入神,原来这些术语背后有这么多信息。他指着报告上的“脂肪肝”问:“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医生继续耐心解释:“就像我们平时拍照会有‘曝光过度’,肝脏回声增强提示‘脂肪肝’,意味着肝脏里脂肪沉积较多。这是一种常见现象,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管理。”
常见超声诊断术语解析
甲状腺结节:需结合大小、形态、边界、血流等综合判断,必要时做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胆囊息肉:胆囊壁上的小突起,多数为良性,但需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高回声伴声影,可结合临床症状(如腰痛)综合判断。
子宫肌瘤:子宫肌层的实性结节,多数为良性,但需关注是否引起症状(如月经异常)。
如何科学看待超声报告?
医生合上报告,对小张说:“其实,解读超声报告就像看天气预报:有时是晴空万里(无异常),有时提示带伞(随访观察),少数情况建议躲雨(进一步检查)。重要的是不必过度紧张。”
她给出了几点建议:
1、不必过度焦虑:许多发现(如小囊肿、轻度脂肪肝)属于常见现象,未必需要治疗。
2、结合临床情况:超声是辅助检查,需结合症状、血液检查等综合判断。
3、重视定期复查:某些病变(如小结节)需动态观察变化。
4、及时咨询医生:如有疑问,应找专科医生解读,而非自行猜测或上网盲目对照。
小张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这些术语并没有那么可怕,谢谢您这么详细的解释!”
结语
超声报告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重要的沟通工具,了解这些常见术语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促进医患合作。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科学看待检查结果,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守护健康。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请以临床医生解读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