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还记得初中时代的神秘生物课吗?人家说的不是生理卫生,而是膝跳反射那节啦!话说这可是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理反射哦,我们不妨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膝跳反射。
膝跃反射(膝跳反射)是一种反射动作,当膝关节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敲一下膝盖骨下方,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就会往前踢的反应。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途径都通过支配股四头肌的脊神经,中枢在脊髓第三、四腰节段。
这种反射动作属单突触反射,因为只需要单一突触的通路即可完成这个反射,并不会经过联络神经元的传导。轻敲膝盖下方会导致大腿伸肌收缩,而屈肌则会舒张。在肌肉产生反应后讯息会被传到脊髓,再经由脊髓腹角的突触将送回到肌肉,进而完成整个反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大约50毫秒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之膝跳反射挺正常的,却忽然就消失了呢?其实最有可能的是,你自己瞎敲的时候,搞错位置了!
正确的敲击姿势应该是:
第一步,坐好;
第二步,右腿翘在左腿上,俗称翘二郎腿;
第三步,伸右手握成拳,用中间凸出来的那个指节,敲膝盖下面那个小小的窝(能摸出来有一个浅浅的凹进去的地方,软软的都是肉);
最后,多敲几次!腿总会忽然跳起来的。
敲对了位置还是没反应,可能是因为敲击的强度不够,没有达到引起反射的阈值。当然,也不要下蛮力玩儿命敲,毕竟还是有其他可能的。
比如,你可能太注意这件事了!也就是说,你看着锤子敲下去,然后控制了自己的本能反应。因为像膝跳反射这样的低级反射不需要大脑控制,而是由脊髓来控制。反过来,大脑作为高级神经中枢,是能够控制低级神经反应的。
因此,当你的意识中存在着“我正在接受膝跳反射测试”的想法时,很可能大脑已经控制住了你的肢体运动。所以要是再测试的时候,戴上眼罩,让别人来敲击膝跳反射区,试试结果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上面这些方法都试过了,还是没反应?不要紧张,也可能只是因为你太胖了。临床科室里见过很多胖子的膝跳反射敲不出来,你知道的,胖子总没那么灵活。
如果上面这些可能都排除了,可还是不行,那么,你可能真的是生病了,收拾收拾去看医生吧。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中,腱反射从弱至强可分为5级,以「-」到「++++」表示:
「-」指腱反射消失;
「+」指腱反射偏弱;
「++」指正常腱反射;
「+++」指腱反射偏强;
「++++」指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阳性。而腱反射的强弱,又牵涉到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腱反射亢进,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腱反射减弱。(这里的亢进,指的是「+++」到「++++」,且此处未考虑脊髓休克的早期腱反射减弱情况。)
因此,如果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表明股四头肌腱的传入神经纤维、同侧脊髓腰3到腰4节段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以及相应节段的传出神经纤维,即整个反射弧的任何一个位置,存在问题。
资料显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常见于脊髓或周围神经性病变,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的体征之一,多见于肌病,小脑及锥体外系疾病。反射减弱和消失多系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炎等中枢性损害时,膝反射亢进。
至于是否真的存在病变及其性质,则需要结合其它病史、查体结果来考虑。
不过,确实存在一部分正常人,天生腱反射迟钝,普通的叩击不能引发膝跳反射,或膝跳反射偏弱。这类患者可考虑采用Jendrassik强化法检查:
请受试者主动用力收缩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如双手使劲相拉、握紧拳头,或咬牢上下牙齿),此时再叩击腱反射,常可获得较原先增强的反应,这与神经的γ传出系统兴奋性增高有关。
另外,双侧膝跳反射异常对称与否也与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相关。一般地,双侧反射弧同时受累的情况较为少见。双侧前角细胞受损多伴有脊髓横贯性或其它功能区域的损伤;双侧周围神经受损,多见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往往不局限于单一脊髓节段……
综上所述,仅凭“膝跳反射消失”这一句简单的描述,对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极低,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其它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进一步地判断。当然,这仍然是监测身体情况的一种有趣也有用方法。
当然,在一个连喵星人都有膝跳反射的世界里,还是祝福大家都能跳“得”漂亮!
(本文综合自知乎、维基百科、医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