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京出台《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影响医改医全局的多方面改革思路,明确将围绕医疗服务体系、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监督治理体制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实施五大改革任务,并预计在5至8年内实现所有改革方案全部落地。
【建立“金字塔”型纵向医改服务体系】
现状:目前,本市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健全,患者无序就医,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门诊人满为患;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资源闲置。
●首提医院不分级理念按服务功能定位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过去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按区域功能划分,导致把基层混同于基本,这次最重要的就是提出按服务功能定位,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几乎没有再提三级、二级医院的概念。这也是北京首次提出类似理念。
●大医院压缩普通门诊主治急难重病患
《意见》对各医疗机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医学中心将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
按照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今后,大型医院诊疗将逐步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主要看的是急难重症病人,大量的医生要向基层转移。
【医院将实现用人自主】
现状:当前,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滞后,已影响到了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的进程。据了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单位人”管理模式,就职单位承担了职工的培养、薪酬、福利、基本保障以及医疗责任等,僵化的人事制度使得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想要的人进不来,闲人、懒人又出不去,人力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多点执业要取得实质性推进难度较大。
●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编制内外同工同酬
意见提出“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岗位管理,同岗同酬同待遇”。过去医院都是按编制管理,财政按编制补助,职称比例也是按编制来确定,医务人员的待遇,包括保险等都是跟着编制走的。今后要把编制背后的一些利益和待遇逐步剥离,比如财政今后不再按编制补贴了,医疗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用人。
目前,医院用人分编制内和编制外两大类,二者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今后,医疗机构将逐步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同时,要将医务人员基本社会保障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保障社会化。此外,还要推行医疗责任强制险。
●医生可兼职可开私人诊所
意见称,要逐步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医疗机构可采用全职、兼职等多种用工形式,与医务人员签订部分工作时间聘用合同,约定服务时间及相应的薪酬、待遇和责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符合条件的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可以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兼职或开办私人诊所。
【将财政投入重点从养医院转向补医保】
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虽增长较快,但很多公立医院依然感觉“补偿不足,甚至出现亏损”。当前这种养医院、按人头补偿养人的直接投入方式,导致财政投入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北京市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医疗机构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包括大处方、过度检查等“吃掉”了大量医保基金,造成医保基金紧张。
●补偿机制将与绩效挂钩
针对补偿机制,意见提出了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今后,政府办医疗机构不再按人头按亏损补贴,建立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机制,鼓励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建立分类补助制度,完善对传染病、精神病、儿科、中医等医疗机构的保障、支持政策。
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合理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直接投入。同时相应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推行政府购买清单制度。
●探索打包定价新方式
意见中提出了价格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从利益机制上遏制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使用高值耗材等现象,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合理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按照积极稳妥、成熟先行的原则,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索按病种定价、打包定价、医保谈判定价等新型医药价格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促进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价格机制。
此外,本市还将实行医疗定价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通过医保谈判定价的方式确定。加快药品和医用设备耗材等流通领域改革,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前提下,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支持医疗机构通过联合采购等形式,挤出价格水分。
【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现状:在医疗机构的监管方面,条块分割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仍未实现;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问题导致监管体系中出现许多问题,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急需建立。此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也有待健全。
●公立医院将聘职业院长
未来,本市将逐步推进医疗机构去行政化,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建立职业管理人制度,实行职业院长聘用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此外,要建立医疗服务机构和执业医师的社会评价和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息公开、社会参与的监管机制。
【市民卡将实现多卡合一】
现状:北京的信息化程度在全国领先,但分散化、重复化、碎片化的问题仍非常突出,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参保、重复检查、重复开药、异地报销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大量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水平提升,包括现有医保基金的管理漏洞也跟信息化资源不能共享有关。
●居民就诊将有一卡通
意见称,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水平。支持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推进多卡合一工作,利用“市民卡”工程,尽快实现居民就诊一卡通。逐步整合信息资源,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健康管理等各类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