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至五年,转型升级仍是珠三角乃至全省的主攻方向。观察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指标可以发现,珠三角转型升级仍处在从“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升级“拐点”尚未出现。那么摆在广东面前的首要问题是: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珠三角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世界工厂”的地位,带动了广东经济的腾飞,也率先碰到转型的问题和挑战。广东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快新的先进生产力建设,使先进生产力的增量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断优化现有的经济存量;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
这些年来,广东坚持珠三角《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主线,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任务,更需要一批具体、实在的“硬抓手”。而重大项目,正是珠三角提升增量、改造存量的关键。
首先,珠三角要做好增量调整,关键在于提高增量的质量水平。作为新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每一个大项目的落子,都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发展,进而奠定广东未来产业走势的新格局。
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正在珠三角布局;去年以来,美国MWV活性炭项目、广石化和南光集团投资的丁苯橡胶项目、太阳鸟宝达超级游艇基地项目等数十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珠海。前不久,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继在珠海设立法拉帝游艇亚太总部后,再次在珠海投资打造法拉帝游艇亚太制造基地。珠海“三高一特”产业体系的“内功”逐步强化,正强劲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游艇、飞机、船舶发动机这些“珠海特产”正在销往全球。而总投资40亿美元的乐金显示(广州)公司LG8.5代液晶面板项目,是广州市至今最大的单个外商投资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形成年产值180亿—200亿元,带动广州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年产值超千亿元。可以预见,未来三至五年,随着这些大项目的陆续投产,珠三角新增的先进生产能力将成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助推力量。
与此同时,先进生产力建设需要相应的聚集平台,而重大平台就是承载重大项目、聚集先进生产力的绝佳载体。
目前,珠三角已拥有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平台,各市也有一批市级重点平台。在珠三角土地紧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些重大平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2013年底,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33个项目动工,总投资约586亿元;深圳前海注册企业3353家,金融类企业占六成;珠海横琴岛内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注册企业2124家;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江门大广海湾新区等新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已着手推进实施。
此外,转型升级最终要靠创新驱动。随着广东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强化科技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作为大项目的投资主体,骨干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比如成立于1985年的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52.3亿元,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48%。2012年蝉联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企业首位,被誉为“智慧城市的标杆企业”。如果珠三角涌现出更多类似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那么珠三角的经济无疑将跃上一个新台阶。可喜的是,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珠三角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已达1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2家。这些大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立足一个时期的努力,才能在调整经济结构上取得扎实的成效。正是在这样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扎实成效的基础上,广东一步一个脚印把转型升级真正落到实处,也令珠三角带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愿景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