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3》海报。
《一生一世》海报。
网易娱乐9月16日报道 整体影市与前周持平——纵有《敢死队3》拉动,但其他新片表现平平。上周四香港首映日票房约300万,环比前周持平。
《敢死队3》首周轰650万登顶 创新高同时存隐忧
《敢死队3》(港译《轰天猛将3》)主打动作片市场,与前两部一样,史泰龙此集照样云集一帮“过气”动作明星贩卖情怀,如果一个过气动作明星不足为惧,那么一堆过气动作明星捆绑在一起,则可能产生1+1>2的力量,就跟香港出品的《家有囍事》、《百星报喜》贺岁片一样,给数十元戏票钱就可以两小时任看一众巨星,物美价廉。
《敢死队3》首日于43家戏院放映250场,录得近一万六人次,场均人次63人,推算收入在110万以上,表现不弱,一举拿下当日票房榜冠军。周末继续发力,增场13%至280场,场均人次升至85人,约收170万,票房环比周四跃升50%,最终电影首周四天攻下650万,如无意外,应是上周票房榜冠军。
《敢死队》系列每一部都一样,就是一部武打老牌兄弟聚旧的大电影,大家在片场像变回小孩子一样开心过瘾。而观众,看他们打怪逗趣,主要为了体验80年代动作片那种贴身肉搏的乐趣。此系列在港一直有班固定粉丝,虽然《敢3》北美票房惨败(或与盗版流出事件有关),但在港,同比前两部并不逊色。《敢1》483万,《敢2》592万,,《敢3》650万,首周票房还是逐步走高——当然,进步并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全明星的打法大都一鼓再三而竭,如没有坚硬的质量支撑,在消费了第一波好奇心之后,难以为继。
某种程度上,《敢3》也是系列至今票房前景最不乐观的一部。对于《敢3》的倚老卖老,有人赞,也有人弹。《苹果日报》影评人仰止是其铁粉,他认为娱乐性起码九分:“史泰龙不是自己当导演,但主导整部影片的恐怕还是他。我从来都觉得他是个聪明人,只是将自己练就的一身肌肉放进脑袋,代替了原来的思想,没有了《洛奇》第一集的文艺气息.尽力玩不停的战斗动作场面,即使任何一个人当主角都必然是好看的动作爆炸电影。”不过,批评声音也比往常猛烈,《明报》就批评其老气横秋,不少影评人也纷纷表示看腻:“史泰戏依然努力跟时代拚搏,但现实是残酷的,旧式动作已被天花龙凤的CGI特技完全取代,而电玩又取代了它们原来的位置,即使再努力也是徒然。也许,这个系列走到今天,画上句号似乎比苟延残喘更适合。”一般来说,票房大片续集要超出前作30%才算合格,预计《敢3》在港最终落点大概1500万左右,与第二部平分秋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几乎不可能出现),《干死队》系列离末日不远。
《一生一世》过分迎合内地 霆锋“转型”失利
另一部排名靠前的新片是谢霆锋,高圆圆主演爱情片《一生一世》,这是谢霆锋在多部动作片后重拾爱情题材,对于女粉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高圆圆也是内地著名清纯女神,宅男必趋之如骛。偶像魅力,通常是一部爱情片走红的第一必要条件,这点上,《一生一世》起点颇高。电影上周四在港正式公映,首日于33家戏院放映160场,是除《敢3》外最大规模新片,共录得7500人次,推算首日在50万以上,表现不差。可惜,因风评不佳,周末旋即受挫,场次增值190场的前提下,票房环比周四仅爬升33%,最终《一生一世》首周四天仅勉强突破250万,成绩一般。
口碑是《一生一世》最大隐忧,与内地众志成城的差评一致,香港风评同样以负面居多,《明报》影评人石琪认为,电影过度炮制悲剧,同时也在迎合北京主旋律:“好像誓要破坏姻缘,千方百计令相爱者不能成为眷属……还传达爱国信息,强调不应崇美弃华,中国人极力跑到美国往往落难捱苦,留在国内苦干才会发达扬威,可以随时飞往美国成为豪客贵宾。总之美国未必是天堂。” 也有观众指出内地爱情片最大弊病:“编导都喜欢段子金句,所以在很多内地电影中,都会置入不少精心设计的对白,务求给观众当头棒喝。《一生一世》同样犯上了以说话交代情感的毛病,尤其用过多的读白来诉说男女主角对对方的情愫,就算念诵得如诗篇一样幽怨哀戚,仍难以让人投入其中。”
在香港,一部“政治过分正确”的电影是不受欢迎的,而《一生一世》本质上就是一部以内地价值观,口味为导向的非港产片。种种迹象看来,《一生一世》在港难有作为,至多也就以六七百万收官,必不过千万。
《恐怖在线》胜在够地道 《歌曲改变人生》赢在口碑硬
另两部值得一提的新片是《恐怖在线》与《歌曲改变人生》。先说前者,《恐怖在线》,电影导演为杜玉贞,此人为资深制作人,曾在《甜蜜蜜》,《大内密探零零发》、《玻璃之城》等片担任制片,此番首次执导。因为类型原因(鬼片),此片无缘内地,成本有限,主要市场是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恐怖在线》卖点主要是用网络节目名义《恐怖在线》打开场牌,以虚构的香港灵异实录片为噱头,同时,编剧也把真实的友爱村跳楼女鬼时间加以恐怖剧情化,拍成港式闹鬼悬疑推理片,一切元素,均为香港观众熟悉,亲和力较强。
电影首日于28家戏院放映近百场,录得4700人次,推算收入在30万左右,不好不坏。周末增场20%,至120场,录得6500人次,环比周四爬升40%,最终《恐怖在线》首周四天攻下200万。
《恐怖在线》以半纪录片方式形式拍摄,这招其实并不新鲜,90年代玄幻家挂帅的《大迷信》,《大八卦》就玩过,但电影找来有鬼王之称的潘绍聪压阵,与时俱进,也在真实度下功夫,如石琪所言:“由十年前屯门车祸,演变为现在公屋女鬼之谜,以及中学师生爱情恩怨,加上警方查案与电台追探灵异,新编导杜玉贞拍得丰富奇情,相当生动。”同时,主演之一的张兆辉也相当好戏,在圣地牙哥独立电影节荣获最佳男主角后,又在Accolade Global Film Competition获得最佳男主角,成为双料影帝。虽然奖项含金量存疑,但不失为招揽观众的噱头,有天时地利人和相助的《恐怖在线》票房应能突破500万,对于一部小成本香港鬼片而言,成绩可圈可点。
最后一部上榜新片是《歌曲改变人生》(港译《一切从音乐开始》),由2006年拍摄小成本电影《曾经》获得业界认可的约翰•卡尼导演,凯拉•奈特莉与马克•鲁弗洛主演,讲述一个落泊音乐制作人碰上有待被发掘的创作女歌手的音乐爱情故事。电影首日于23家戏院放映110场,入场人次在2500人以上,场均人次只有21人,表现差劲。这是文艺片的通病,难在第一时间招揽观众。好处在于,假如电影质量过硬,人气终会慢慢升温,胜在后势。《歌曲改变人生》便是如此,周末维持相当规模,票房环比周四大涨130%,升幅领跑一众新片,最终电影首周四天拿下150万,先输后赢,扳回一城。
“《歌曲改变人生》的生活化,都有不少时刻是明显经营过的剧情及对白,但只要音乐一响起,歌声一出现,那份独立气息是无法透过排演预习达致的。”“《歌曲改变人生》是倒霉人狂想曲,亦是现代灰姑娘童话,好在把通俗公式拍出神采,又有现实生活味和世态炎凉的讽喻,更有出色音乐感。”“一切无须华丽包装又或经过计算机仿造,而是真实存在于生活里,赋予了歌曲最原始自然的质感。正因为真实,所以戏中每首歌曲都能扣人心弦。”从评价看来,《歌曲改变人生》无疑抓住了目标客户(口味刁钻的文艺青年)的胃口,预计电影前景可期,最终票房或将追上《一生一世》,或在五百万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