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羚(右一),影视演员、时装设计师,集导演、编剧、主持人、制片人于一身。曾出演近百部影视作品,代表作有:《摇滚青年》、《高朋满座》、《给点阳光就灿烂》、《爱你没商量》、《边走边唱》、《鹿鼎记》等。2010年,马羚出演了《空姐日记》并担任了编剧工作,却迟迟未收到约定的报酬,愤而讨薪。图为《空姐日记》剧组。
“马羚讨薪”曝行业现状:电视剧制作公司“欠薪”成常态
据马羚透露,2010年5月,与其合作过《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永乐英雄儿女》三部电视剧的导演于敏邀请她对电视剧《空姐日记》剧本进行修改。在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后,最终,马羚将原来只有10多万字的剧本扩充到50万字。接下来在7月初,导演于敏又邀马羚救场饰演剧中的苗红一角,马羚答应后就即刻进组拍摄;8月1日,双方签订了《合同书》,约定好马羚的演出以及编剧报酬。但直至2010年9月18日该剧正式杀青,马羚只以打欠条的形式从剧组拿到了约10%左右的薪酬。
同年10月,马羚通过博客控诉《空姐日记》片方拖欠自己的薪酬,随后被《空姐日记》出品方北京依品传奇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9场戏未拍,违反演出合同”为由起诉,要求马羚赔偿。马羚反诉要求对方履行劳务合同,支付其参与电视剧演出的劳务报酬,最终马羚胜诉。此后,马羚又就在《空姐日记》中的著作权益,将片方公司起诉至法院,又获得胜诉。但终审判决生效后,马羚称至今尚未收到片方支付的片酬和编剧费用,也没有接到关于《空姐日记》著作署名授权的书面意向。
对此,马羚告诉网易娱乐:“最开始曝光《空姐日记》不支付片酬可能只是因为愤怒,觉得你不能把我当成傻子;然后出品方居然起诉我,让我觉得忍无可忍——不能欺负人之后还要再蹂躏一把。后来了解到整个行业像我这样被恶意欠薪的不在少数,所以我要坚持通过司法的途径,为圈内一些肆意侵权的行为敲个警钟。”为此,马羚耗时三年对自己与剧组来往的上百封电子邮件和接近300条短信进行了公证。最后虽然打赢了官司,但据马羚透露,判决书上标明的能拿到的片酬和稿酬,都远远低于原来与导演的约定数额,况且这个数额最后能不能拿到手,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走过三年讨薪路后,马羚感叹良多,她对网易娱乐透露,欠薪在行业中非常普遍,但很多人害怕因为讨薪被圈子封杀,因此都选择了忍气吞声,“一是我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折腾官司;同时我又不是那么年轻,有一定的资历与圈内口碑,所以不怕因为这个官司就被圈内封杀了”,“实际上,在决定公开讨薪的时候我也曾经被圈内好友劝告。他们说,行业里被欠薪的都是不知名的小角色,我这么公开讨薪,就降低了我的档次。但我仅仅是没有选择沉默而已。”
实际上,行业内像马羚这样被制片方拖欠薪酬的并不在少数。据悉,《空姐日记》剧组中被欠薪的就远远不止马羚一人,欠薪数额少则三五千多则几万;一位武行出身的演员,甚至以武力相逼才要回了自己的几万块酬劳。马羚告诉网易娱乐,影视制作行业中很有“圈子”的概念,不少人法律意识不强,都是看交情办事,自己就是碍于朋友的情面,才犯下了“文艺青年的错误”——自己和《空姐日记》的导演于敏曾是多年的朋友,还曾邀请“北漂一族”的于敏来家里过年,之前也有过很多愉快的合作。
马羚以切身经历提醒所有演员:1、不管是兄弟还是朋友,一定要明算账,按照约定签订好合同;2、保留好与对方的所有往来信息,以免此后无法为自己作证(正是由于她有博客记录拍摄日志、保留所有票据存根、邮件短信的习惯,才有大量证据从诉讼中取胜);3、倘若对方拒绝履行合约(不按时付款,随意删除戏份等),可以直接发律师信走法律程序而不用忍气吞声。
影视从业人员收入差距大:大腕变天价 底层员工十年工资不涨
从“马羚讨薪”事件曝光的来看,被“欠薪”的当事人往往是三四线演员和事务性工作人员(编剧、场记、道具、服装、化妆等),即所谓的圈中“小角色”。因此引发开去,我们可以发现,在影视剧行业中已然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模式:一线演员被片方哄抢,轻易拿走巨额片酬;三四线演员得靠努力争取才能得到角色,片酬却常常被拖欠;底层工作人员(场记、道具、服装等)薪酬十年不涨,彻底沦为“电视民工”。
在电视圈中,有大约20来位大腕级演员身价不菲,一部戏动辄拿走近千万酬劳,但因为被“买方”电视台看好,即使片酬高得吓人依然供不应求被“卖方”制作公司哄抢,俨然是“巨星很忙”。此外,这些大腕不光赚取高额片酬,在参演剧目热卖的情况下,还要求参与投资分成,成为影视从业人员中最“旱涝保收”的群体。某资深制作人就曾对此表示,“几乎是整个行业都在为大腕演员打工”。
随着电视剧拍摄数量逐年递增,三四线演员虽然不愁没有戏拍,但能担当主演的电视剧多是拍摄辛苦的抗战剧、古装剧等。他们被拖欠片酬也是常有的事情,据几位制片人透露,一般制片公司不会拖欠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因为“数量少,而且指望他们卖片”,三四线演员则很难幸免:按照约定俗成的行规,一般演员签订合同后会被支付30%或更多片酬,入组后应被支付超过50%-60%的片酬,拍摄半个月后支付片酬比例应该到80%或90%,但事实是“很多三四线演员,是拿不到这个10%到20%的尾款的”。
三四线演员虽然和一线演员的收入差距巨大,但随着近几年电视剧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收入也算是在逐年递增,但对电视剧制作行业的事务性工作人员(场记、道具、服装、化妆等),他们的收入则是十年不涨,和演员相比就是彻底沦为“电视民工”。据悉,在剧组职员中,收入最高的当属执行制片,但工资每月不足万元;依次是执行导演,大概在五六千元每月;剩下的厂工、场记等,多在三四千每月,“按照天算的话,一天一百,一百五,十年前是这个价格,十年后还是这个价格,基本上十年没有涨过”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小结:影视制作需要告别“作坊化”
在电视剧制作行业,腕级演员抽走大头,导致制作费用被严重压缩,三四线演员被拖欠片酬成常态,底层员工收入“民工化”——这种影视生态链暴露出国内影视制作行业的极度不规范不透明,是只顾一朝一夕,不管长久发展的“作坊化式生产”。要想让影视制作行业远离“作坊化”向“工业化”前进,引入法律管制,引入行业协会和工会监督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