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讯 毛坦厂是一座僻静的小镇,坐落在中国东部省份安徽,周围是沟壑丛生的山峦。它的主街道上空荡荡的,一个男人在机动三轮车上打瞌睡,两个老妇扛着锄头朝城外 的稻田缓缓走去。那是去年春天一个星期天上午的11点44分。在鱼塘旁,一排出售食品、茶叶和书籍的商店无人光顾,就连镇里的神树下也没人许愿;在宽大的 树冠下,一柱香在一堆灰烬上闷烧着。毛坦厂中学是中国最神秘的“备考学校”之一:这是一所强化记忆的工厂,有2万名学生,人数是该镇的官方人口的四倍。他 们不分昼夜地学习,为俗称“高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做准备。
高考每年6月举行,为期两到三天(取决于不同的省份),相当严酷,是中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高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不被农田和工厂生活所局限,能靠努力学习和高分来改变家庭的命运。
杨威(音)是这所公立学校的高三学生,父亲是桃农。三年来,杨维每天早上冲去上6点20开始的第一节课,晚上10点50最后一节课结束后才回到自己的房 间,周末也不例外。他整整一周中唯一的空闲时间,仅有三个小时。“如果把我过去三年做过的所有模拟试卷连在一起,都可以绕地球一周了,”他苦笑着说。图为 杨威和他的爷爷一起住在毛毯厂中学的一间宿舍里。(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