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资源使其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众多中国家长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社会实践教育,与学校教育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对孩子的切身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学校教育。
而新兴的国际冬夏令营,也就是游学,正日益成为备受中国家长青睐的一种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方式。与此同时,相关的游学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个正在成型中的市场也显示出鱼目混珠的一面,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无所适从。
那么,面对国内众多机构开出的众多游学方案,家长们该如何正确挑选游学机构?在此,我们总结出4大误区,希望广大家长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误区一:单纯看价格
在实际选择游学机构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有信誉、有实力的品牌机构。一定要从比如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及领队老师的专业度,在境外的接待机构是否信誉良好,是否具有多年的游学操作经验,游学行程设计是否科学,孩子能否在游学中切实得到收获和成长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而不是一味地考虑价格,比较价格,不然,到头来不仅花了冤枉钱,孩子也没什么收获,白白浪费了一个游学出行的机会。
此外,要注意价格中所包含的细节内容,比如是否包含景点门票、住宿、一日三餐等费用;以及游学行程中是否有强制或者诱导购物消费等环节。
误区二:临时抱佛脚
游学能帮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那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校,如麻省理工、哈佛、牛津、剑桥、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等,让他们亲身领略到世界顶尖名校的卓越风采,切身感受国际一流大学的校园氛围。同时,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游学,全方位了解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海外的生活和学习,从而为自己今后留学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院校提前做好准备。游学把孩子置身于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孩子的学习、参观、住宿都是与当地人直接接触,让孩子更容易学到地地道道的英语。
现在市面上的游学产品多达几百条,仅新东方国际游学的国际夏令营就有100多条游学线路,包含英国、欧美、澳洲、亚洲等主要国家,而且每个国家下又包含有不同的线路,每种类型游学线路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适合于不同的孩子。所以,不论是家长帮助孩子选定线路,还是孩子自主选择,都不是一件拍脑门决定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此外,一定要留心相关的日程安排。由于办理美国签证需要和大使馆预约进行面签,因此一般在出团前1个月左右就会截止招生。所以想为孩子报名参加美国游学的家长需要尽早考虑报名事宜,不能等到暑假或寒假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英国签证需要录指纹信息,欧洲、澳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根据签证周期有自己的不同截止日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了解和咨询。
误区三:盲目跟风走
许多家长在选择游学机构时容易进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跟风。有的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参加游学项目以后回来进步特别大,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参加类似的项目。但是孩子回来以后,他们经常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那个孩子一样变化大呢”。原因可能就在于,那个游学项目适合那个孩子性格开朗的特质,能够让其发挥自身的作用与特长;但你的孩子可能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所以没有学到什么需要的知识。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走,不要人家去哪儿你也去哪儿,人家觉得哪个好你也觉得哪个好,最终做出对孩子并没有用处的选择。
因此,选择游学机构与游学项目之前家长们一定要清楚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孩子这次游学想获得什么;把这些都了解清楚以后可以多加比较,从整个线路的设置上、从品质上,从细节上,方方面面谨慎考察后再进行最终的选择。也就是说,游学其实也是很个性化的产品,需要为孩子“量身订做”。否则,盲目跟风不仅会导致大量时间与金钱的浪费,更使家长对孩子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
误区四:心态简单化
在选择游学机构时,家长对游学抱有的特定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你把游学看作是一项什么样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游学是一种教育产品,有教育意义包含在里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游”与“学”巧妙结合为一体,这是对游学这一教育产品的最佳注解。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把游学看成一次旅游,让孩子看看国外的著名景点和知名院校就够了;或者简单地把游学看成一次英语提高班,然而实际上短期英语学习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还有的把游学看成一次奢侈之行,因为孩子去到的都是发达国家,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出去享受生活最重要。
其实,最好的游学是把教育潜移默化地安排在行程中,通过安排合理、内容丰富的各种游学项目将全新的思想与理念灌输到孩子们的心中,以“游”为形式,以“学”为目的,“游”为辅,“学”为主。家长应当摆正对游学的心态,对游学形成一个综合、全面且深刻、详细的看法,使游学经历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长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