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降了!
冷空气也玩“满减”?
一夜之间
大街小巷的人们都换上了厚衣服
粤北部分山区都下雪了
冬天,正大步走来
流感打喷嚏!
风湿关节痛!
上火浑身燥!
血压一直飚!
天寒难熬哇~~
多学科医生齐提醒:
重点人群须注意
功夫做足好过冬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雷副主任医师:预防流感,打疫苗最有效!
第一道防线:自我防护
• 重视双手卫生: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快速手消毒。
• 科学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医疗机构或接触呼吸道症状者,佩戴口罩并及时更换。
• 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在密闭空间内的停留时间,避免接触患者。
![]()
第二道防线:清洁环境
• 注重环境通风:降温也要适当开窗通风,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有害病原体。
• 注重居家清洁:经常清洁和消毒家具表面,减少病原定居及传播,避免感染。
• 如果不慎遭到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请居家休息,避免带病工作或上学,减少与他人接触。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终极指向:打疫苗
接种疫苗,主动预防:建议儿童、老人等高危人群接种流感、肺炎疫苗,有效减轻症状。如果有风湿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叠加的患者,千万要警惕,感冒、发烧可能加重现有的基础病,诱发极端症状,比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加重心衰等,最终成为雪崩前最后一片雪花。
![]()
中医科主任林景琳主任医师:外防寒,内润燥,灭灭火
今年冬季“外寒内燥”,人体易外感寒邪、内蕴虚火,防护核心为“御外寒,清内燥”,同时避免“上火”。
![]()
穿暖睡饱
• 适时添衣,重点保暖头颈、后背、腹部及脚踝等易受寒部位,忌过度保暖致大汗引邪入内。
• 顺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冬令节律,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助力阳气敛藏,增强抗病力。
吃对食材
• 优选百合、银耳、蜂蜜、梨、山药等温润润燥食材,避免辣椒、花椒、油炸烧烤等辛温燥烈食物,以防助长内火。
• 适量食用乌梅、山楂等酸味食物,或大枣、枸杞等甘润之品,养阴生津、滋阴敛汗,契合中医“酸甘化阴”之道。
• 推荐百合雪梨汤、银耳莲子羹等食疗方,润肺滋养,老少皆宜。
此外,桑叶、菊花、桔梗等药性轻灵,流感季可作为预防服用,若出现高热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葳蕤汤等治疗方剂。
![]()
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教授:风湿患者要盯好身体的“节点”和“端点”
身体这些部位更容易受冷
风湿患者更加需要关注关节与指尖等易受冷部位,重点保护颈椎、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以及手指和脚趾这些末梢部位。对于有雷诺现象的患者而言,受冷后极易出现指端发白 - 青紫 - 潮红的三联征,因此必须提前准备好保暖性能良好的手套、厚实的袜子,尽量不接触冷水,以防发作。
穿衣方面,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灵活增减衣物,护膝、围巾等保暖用品也要一同使用,全方位做好保暖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温水浸泡手脚,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
有的地方可能已经雨雪交加,外出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滑,穿着防滑性能好的鞋子,避开地面积水处,远离易滑倒的区域。
风雨无阻,规律用药
由于抗风湿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所以筑牢免疫防线、预防感冒至关重要。除了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外,还要记住:除非病情较重,尽量不要因为轻度感冒发热就擅自停用抗风湿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减量,但时间不宜过长。要注意减停药可能带来的疾病复发风险。
其实,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抗风湿药物需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使用,擅自停药是导致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出现疼痛加重,可在说明书允许范围内增加止痛药物的剂量。
如果自身风湿症状出现了变化,或者要与其他药品同服,调整用药都应该先问医生,按医嘱进行。
警惕危险信号
如果出现关节肿痛急剧加重,且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以及伴有胸闷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时,可能是病情活动或出现并发症的表现,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心血管内科主任欧阳茂主任医师:冬季高发,年年有人中招!改善都在细节里
吃降压药,建议在这个时间
冬春季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约2%。由于低温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患者血压普遍会升高。一方面,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监测血压,明确是否有血压升高;另一方面,高血压病患者每天需要在不同时间测量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控制每个时间点的血压至少小于140/90mmHg。
冬春季血压波动性普遍加大,尤其是清晨更为明显,这就是所谓的“晨峰现象”。建议早一点服用降压药物,时间以七点左右为宜。
![]()
越冷越要动,少盐多水有讲究
坚持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运动时的心率以“170-年龄”左右为宜。比如50岁的人,运动时的心率以120次/分钟左右为宜。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温和的瑜伽和广场舞等,一定要避免短跑或者举重等爆发性无氧运动,严禁饮酒后运动或者运动后饮酒,避免早晚天气寒冷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
冬春季的饮食更加要求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小于5克,脂肪摄入15-25克,警惕动物内脏、饼干、糕点等“隐形”脂肪。
冬春季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可能性大,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心梗、脑梗和主动脉夹层等事件多发。应对措施是:早晨起床后要饮一杯温水(35℃左右,100-200毫升),避免浓茶、咖啡等饮料;高血压病尤其需要避免盐水、果汁和碳酸饮料,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小口分次慢饮;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毫升左右为宜。
更为重要的是,冠心病,脑梗死等患者需要坚持抗血小板治疗,以达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
一旦发生:
突然发生胸部疼痛,或者胸痛持续超过10分钟,特别是还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头晕,血压低,疼痛向左肩或者左臂放射等任一症状;
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如下情况,立即拨打120,尽早就医。
本文指导专家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雷副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重症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创伤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重度哮喘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领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全科医学等临床相关研究20年。主持和参与省厅级项目4项,临床研究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获得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等荣誉称号。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特别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危重症病人的诊治。
出诊时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 周二上午和周四下午
全科医学科门诊 周一下午
![]()
中医科林景琳 主任医师
中山六院中医科主任。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会员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工作,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
出诊时间:
周一、二 、四全天,周五上午,周六上午(金融城院区);周三全天(知识城院区)
![]()
内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主任
黄建林主任医师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获评“广州好医生”“羊城好医生”“民众身边好医生”。
学术任职: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管理专委会常委等。
学术专长: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不孕与反复流产、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白塞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治,对疑难和重症风湿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六上午,周一、周四下午。
![]()
心血管内科欧阳茂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委员、医疗总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city of hope 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第六届“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2020年)。
学术任职:世界高血压协会(ISH)会员,卫健委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预防保健学组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肺栓塞的诊治,心脏介入治疗,肿瘤心脏病学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责任编辑:陈子滢 张婷婷
初审:张源泉、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吕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