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打破西方中心视角,如何拓展自主研究视域?20日,由上海交大总主编、北大出版社新出版的区域国别研究丛书《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在沪首发,涉及澳新及太平洋岛国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国别研究发展,完成了学科建制化的转型。大洋洲地处亚洲与欧美之间,链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战略要地,是全球地缘格局中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延伸区域,中国与这片大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大洋洲区域国家人民的交流与文明互鉴,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互惠互利的发展与合作,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
![]()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新设立的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区域国别研究是一国由地区走向全球、深入观察世情、构建本国战略的“大国之学”,需要深度破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密码”和“历史基因”。区域国别视野下的大洋洲研究,正突破以往以历史分期、文学流派、作品体裁、作家个人等为核心的碎片化文学研究范式,形成新时代对世界文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研究。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大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彭青龙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优秀结项成果,获评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丛书包括理论综合卷、澳大利亚卷、新西兰卷、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卷共四卷,每卷均由上下册构成。
![]()
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表示,该成果系统整合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洋洲文学发展历史及其特征,成功构建了一个立足中国、体系完整的大洋洲文学研究新体系。在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双重视域下,全书基于多元文化、文明多样性的理论架构,首次全面梳理研究了大洋洲文学发展的历史经纬,揭示了大洋洲多元文化格局及其混杂性本质特征。
![]()
“大洋洲是中国的近邻,战略位置意义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新著为我国区域国别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方法提供了范例式参考。在世界文学与中国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中,他还从另一角度对世界文学与我国区域国别学这两个当今显学和大话题进行了探讨——比如,拉美同行对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世界主义与新世界主义的某些注解。
![]()
成果研讨(资料照片)
事实上,外国文学学科创立伊始就面临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在中国研究外国文学?北京大学教授刘锋直言,吴宓先生曾强调,研究外国文学需要有一种比较的视野,要把中国文学纳入进来,最终目的是要促成中国文学的发展。“这表明,在从事外国文学研究时,需要有一种“以我为主”的视野,这对今日外国文学学科发展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就“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华认为,这部大型著作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突破了欧洲中心论的文明话语,不仅为构建以文明互学互鉴、文化交流共生为视角的多元文化思想话语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世纪立足中国视角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原标题:《突破西方中心论,连接印太两大战略要地,区域国别大洋洲研究新出八卷本成果》
图片来源:除注明外,均 徐瑞哲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