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十四五”期间,四川创新动能澎湃、发展质效跃升。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目标,四川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交出了一份以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产业、繁荣文化的亮眼答卷。
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则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桥梁。“十四五”以来,四川始终坚持质量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运用效益显著增强,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创新驱动,数据见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四川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关键指标增幅显著: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7.13%,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激增69.51%。地方实践同样亮眼,以雅安为例,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件)、授权发明专利总量(786件)等多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
精准服务,激活创新主体活力。四川高度重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为各类创新平台提供精准支持。省市场监管局与天府实验室、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7家重大平台签署精准服务备忘录。在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平均月申请专利5项,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雅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实现倍增,2024年专利转让许可达161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同比增幅高达600%。
盘活存量,加速成果转化落地。针对高校院所“沉睡”专利,四川大力推进盘点转化。截至“十四五”末,全省高校院所6.36万件存量专利已完成盘点5.43万件,盘点率超85%。通过组织300多家企业对接,着力打通从“纸面”成果到市场产品的关键路径。
![]()
成都高新区
高新区引领,打造创新策源地。全省28家高新区成为创新引擎,以不到全省3%的建设用地,贡献了17.8%的地区生产总值。这里汇聚了全省超40%的有效发明专利和超50%的企业研发投入,是22条新赛道的策源地。特别是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过50%,构建了“高水平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强劲的源头支撑。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的滋养沃土
严格、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便捷、专业的公共服务,是激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十四五”期间,四川坚持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双轮驱动,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构建协同保护格局,打出政策“组合拳”。四川强化跨部门协同保护,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版权、海关等多部门联动,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各领域实行严格保护。针对重大赛事和展会,如成都大运会、第十九届西博会、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四川常态化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一站式”工作站,开展专项巡查、政策宣讲和维权咨询,提供快速纠纷处理服务。
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提升保护效率。各地探索高效保护模式,以机制创新破解维权周期长、成本高难题。雅安市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快审+精审”模式,将一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1.54天;“十四五”以来审结相关案件415件,判赔173.45万元。针对特色产业,自贡市成立彩灯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小组,近三年通过调解为企业追偿版权损失42万元,并建立“发现预警—函告警示—行政调解”三步维权法。
深化跨区域合作,拓展保护网络。四川积极推动区域协同,持续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开展联合执法,并联合挂牌督办10起跨区域重大案件。此外,还倡议并签署了西南五省(区、市)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区域协同的大保护格局。
![]()
业务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接听企业咨询电话 郭剑夫摄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便民利企增效。四川着力构建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业务受理窗口已实现50余项业务“一窗通办”,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业务开通一年受理量即达1238件,显示产业活力。服务网络向绵阳、德阳等地延伸,雅安市正加快公共服务分平台建设。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雅安分站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培训8832人,提升了公众知识产权意识。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靓丽四川的“IP名片”
四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十四五”期间,四川将知识产权工作深度融入文旅融合发展大局,加强对三星堆、大熊猫、自贡彩灯等重点文旅IP的培育、保护与运用,使知识产权成为擦亮“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
地博会采购现场 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精准指导四川文旅IP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与文旅厅密切协作,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环节,系统梳理四川文旅IP资源现状,形成了《“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四川文旅IP品牌保护和发展方案(建议稿)》,为全省文旅知识产权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在政府部门的精准指导下,“十四五”期间,自贡彩灯产业拥有知识产权1.6万余件,其中版权登记1.5万件,在海外维权方面获得专业支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注册商标830余件,申请专利200余件,构建了立体化保护体系。三星堆博物馆注册商标1270余件,登记版权980余件,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同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四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累计达到299个,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自2022年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现用名为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落户泸州市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800家企业参展,展出超10000款展品;“汉源花椒”品牌价值61.6亿元,连续三年居全国同类第二。雅安市鱼子酱产量占全球1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达8224万元,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这些成绩的背后,地理标志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支撑功不可没,也彰显出四川创新活力的不断提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展望“十五五”,四川将继续抓关键、重实干,强基础、创特色,持续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奋力开创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局面,让知识产权更好为创新“护航”、为产业“造血”,为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全媒体记者 郭剑夫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罗安舒
审核 | 涂伟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