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代同框解锁非遗技艺!烟台市“五为”文明实践活动文化味拉满

0
分享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王琳

11月20日上午,“薪火传家·时光印记” 烟台市“五为”文明实践活动在莱山区举行。为深化 “五为” 文明实践内涵,激活传统技艺与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活动特别设置 “指尖传艺” 非遗传承代际共融工坊,邀请烟台市柳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吉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彩绘牟平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曲淑轩亲临现场,以 “分享+教学” 的形式,让柳编、葫芦彩绘两项非遗技艺在代际互动中焕发新生,为活动现场注入了醇厚绵长的文化韵味。

活动现场,“指尖传艺”非遗工坊内人头攒动,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于吉治的工作台前,早已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市民,他手持细长的柳条,一边讲述自己数十年的学艺故事,一边演示穿编、缠绕的基础技法。“从父辈传承来的编织技艺,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于吉治回忆说,小时候跟随父辈做的柳编作品主要以结实、实用为主,但如今他将美观与小巧的元素融入作品创作中,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青睐,柳编作品也由农具变成工艺品,并走出国门,有了更大舞台。


于吉治教大家柳编技巧(吕奇 摄)

曲淑轩结合自己的绘画技巧与审美思路,耐心为市民讲解着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窍门。在她的指导下,参与者笔下的花鸟鱼虫在葫芦表面渐渐鲜活。“葫芦谐音‘福禄’,彩绘不仅要好看,更要把民俗寓意融进笔墨里。”在原色葫芦创作的基础上,曲淑轩还巧妙将红、金、紫、绿等颜色背后的美好意义融入作品的绘就中,让市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两位传承人的倾情分享,让现场观众不仅学到了技艺,更读懂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精神。


曲淑轩分享学艺故事并现场教学(吕奇 摄)

工坊内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老、中、青、少四代人的携手合作。年迈的老人带着稚气未脱的孩子与大学生等围坐一桌,形成了一幅温馨的代际共融画卷。“姥姥,这个柳条要怎么绕才不会松呀?”62岁的吴女士与女儿一起带着6岁的小外甥体验柳条编织,边学边教,祖孙三代人的亲密互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大学生们则发挥创意,在彩绘葫芦上融入现代元素,留下了一幅幅令人难忘的作品。“既学会了画葫芦的技法,还收获了漂亮的葫芦,太开心了。”市民张莉高兴地说。


小朋友拿着画笔在葫芦上描绘颜色(吕奇 摄)

穿编、缠绕间,原本普通的柳条在指尖蜕变成为小巧精致的迷你柳编筐,纹理交错间尽显传统柳编的质朴雅致;勾勒、上色时,素净的葫芦被赋予斑斓色彩,既有民俗图案的经典韵味,又有创意设计的时尚活力。“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亲手体验后才发现,传统技艺不仅有趣,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太有意义了!”老家福建的胡敏体验完柳条编织后,激动地说。

每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而作品背后的携手协作,更是代际温情的真挚凝聚。“指尖传艺” 非遗传承代际共融工坊以互动体验为桥梁,带老人重温往昔记忆,让年轻人感受传统魅力,不仅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更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文明实践的内涵。未来,烟台市将持续深耕 “五为” 文明实践,让更多非遗、传统文化活动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在传承文脉、凝聚人心的过程中,让文明之花在港城大地持续绽放。

本次活动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莱山区委宣传部承办,莱山区黄海路街道办事处协办。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92722文章数 824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